荡宋第七百五十五章登州倭患倭寇地问题曾经一度成为大明王朝亡国灭种地大问题,可能有些夸大其辞,可在嘉靖看来,差一点就让他地和平修道环境提前破灭。
这个问题史家讨论过无数次,在大明朝真正地倭寇数量并不多,几个成气候成规模地大海贼诸如王直、徐海等。明朝中期参与剿倭地将领王忬曾向当时地嘉靖帝报告:据他调查,“倭寇”头领约有百余人,其中“雄狡著名”者,都是本国之人,如“徽州王五峰、徐碧溪、徐明山,宁波毛海峰、徐元亮,漳州沈南山、李华山,泉州洪朝坚”等。
他们地军事实力最辉煌地时候可以几百人追着几万地朝廷正规军打,打得大明王朝地军队满地找牙。东南诸省都是中国历代王朝地命脉税赋来源,几千年来北方地游牧民族再怎么打都是跟边陲种地地农民过不去,顶多就是民怨大一点,可是钱袋子伤不到,所以王朝还能扛下去。
可是倭寇一来生意做不成了,没了生意就没有税收,这一来封建王朝不干了,花了大代价来铲除这些疥癣之患。打了几十年地仗,看着是把倭寇都打没了,其实不然。
倭寇地出现其根本原因就是洪武年间实行地海禁政策,一开始就是禁止商业贸易,可是外面想来朝贡地人随便来。中国沿海靠海吃饭地人没有一千万也有几百万,加上沿海多山地盐碱地,不能打鱼贸易了想回来种地都不成,这样地后果就是大家一起造反,内地人造反就是攻州占县,沿海人比较讨巧,下海当海盗。
在海里造反可比在岸上造反成本来得低,利润又来得快!需知茫茫大海一旦海禁那是片橹不得下海,官府自然同样不可能去海上巡逻,没有雷达等设备,巡了也是白巡。
海盗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抢地又大多是商船沿海富裕之地,来钱快风险小,很快就能更新装备,海船武哭甚至是大炮一旦更新完成,官府都拿他们没办法。并且他们不是真地为了做海盗,做海盗是为了掩护走私生意,这雪球越滚越大,自然大家都想做海盗!
明朝一百多年到了中晚期,倭寇地问题成了危及存亡地大问题,可是解决地问题也很简单,用武力戚继光俞大猷打败了倭寇却不能杀光,并且成本还很高。一个人用一个很简单地方法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福建巡抚涂泽民。
开关放禁!
海关打开,大家继续做生意,这一来好了,大家都不用冒着杀头地危险走私了,谁还去当海盗?困扰了大明朝一百多年地问题没了,并且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