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连身家性命都不顾,愿意一心为国谋利的臣子,怎么能让人不喜欢呢。
至于事情搞砸了,那就是陈秋泽能力不够,到时候他午门前走一遭,于国家也没多大损失。
可要是搞成了,比如这次,那好处可真不少。
同时,莫公泽对于自己被利用,其实也没多么憎恨。
他心里其实还挺高兴的,至少是为汉川的汉人做了一件好事,他只是有点担心而已,在不知道皇帝叔叔情况下,就掺和进这些事里面,任谁也会忐忑。
于是他跟莫公柏稍微混熟悉之后,立刻小心的问道:“我刚到父国,就惹了这样大的事,陛下会不会不高兴?”
莫公柏知道他在担心什么,赶紧摆了摆手,“不会,这次没有你的皇命旗,反倒还有点危险呢。
陈秋泽无法征调汉川百姓随扈,那就只能冒险出奇,怎能有现在轻轻松松。
再说了,就是有什么不妥,看在鲁王三叔面上,你到了南京最多也就是挨两句骂。
当然要记住,这皇命旗也不要再打了,路上也别耽搁,抓紧去南京面圣吧。”
莫公泽这才放心下来,他干脆对莫公柏说道:“兄长,那我也不去南洋了,直接走内陆去京城吧。”
莫公柏想了想,也对,要是走海路自南洋去南京,前后水陆加起来怕不得有一万二三千里。
而自此处,经云贵入湖广,而后顺江而下,不过六千余里,要节省一半的路途不说,还没有海上那么危险。
“那感情好,为兄也正好要去贵阳,这一路来,你我兄弟就可以彻夜长谈了。”
。。。。
南京,紫禁城,文华殿。
莫子布回来了,也看到了足足十本孟云的奏疏,或者直接点说,就是求救信。
当然,在他见到这些求救信之前,孟云被拿下,并且配合陈秋泽发出的最后一道,表明是贡榜王朝王族貌温造反,陈秋泽是去平定的奏疏也到了。
同时到的,还有南中总督莫公柏和汉川总督陈秋泽自己上的奏疏。
莫子布仔细看了看,对面前的内廷枢机大臣林通说道:“陈秋泽还是太年轻了,他本可以不用如此激进。”
林通笑了笑,对莫子布说道:“京城与南洋相隔两万里,朝廷中大部分官员,根本不知道南洋是个什么情况,就算知道,他们也没有切肤之痛。
那么出于本能的同情,他们是肯定不会支持陈秋泽的,哪怕情况再是紧急,也依然会有反对的声音。
汉川省初立时,黄真黄老君侯,勃固侯苏基,都几次上书朝廷,请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