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一句评价,只是埋头苦吃,吭哧吭哧……
苏轼睁开眼后不由大惊失色,熊掌竟已被赵孝骞吃了三分之一。
“竖子住手!……住嘴!”苏轼抄起筷子就抢。
二人再次争执起来,你一口我一口,你比我多吃一口,这一轮你先歇一歇……
很神奇,食物一旦被争抢,哪怕是坨屎,都会瞬间被抢光。
片刻之后,整只熊掌被二人一扫而空,就连盘子里的汁液也被苏轼舔得干干净净。
擦了擦泛着油光的嘴,苏轼突然眼眶一红,哽咽起来。
“如此美味珍馐,此生仅此一回,老夫再也吃不上了,悲从中来,呜呼哀哉!”
赵孝骞愕然:“你得绝症了?”
“熊掌难得,恐难再有,不出意外的话,这辈子应该只有这一次大快朵颐的机会了吧。”
赵孝骞更愕然:“就这?”
“不然呢?”
赵孝骞扭头:“陈守进来!”
陈守掀帘而入。
“这几日有空派几队人马,带足弹药,在附近的山林里找一找,想办法给我打一头熊来,能办到吗?”
陈守抱拳:“能办到,末将这就集结禁军兵马。”
陈守退出帅帐,苏轼一脸愕然地看着他。
赵孝骞摊手:“想吃熊掌,就是这么简单。”
“子瞻先生,这里是军队,军队从来不缺吃货,更不缺杀才,打头熊而已,多大个事儿,只要附近有熊,一定难逃毒手。”
“子瞻先生就洗干净屁股等着吃熊掌吧。”
…………
说得容易,确实容易,宋军拥有火器,又是成群结队,打一头熊并不难。
难的是机缘,是如何发现熊。
大营里等了几日,苏轼还是没等到。
看着苏轼越来越失望的面容,赵孝骞也觉得过意不去,于是只好温言安慰,并且表示亲手给苏轼做一道名菜“东坡肉”。
苏轼这下就不是失望,而是惊恐了,态度坚决地表示绝对不吃,而且强烈要求赵孝骞改名。
赵孝骞打死也不改。
开玩笑,华夏传了一千年的传统名菜,菜名怎能说改就改?
维护传统是华夏每个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
又过了几日,不知不觉已是初夏时节,天气渐渐有了几分炎意,人们身上的衣裳也渐渐单薄起来。
苏轼等不了熊掌了,他要回汴京了。
毕竟出使辽国半年,总归要回汴京交差的,不然留在龙卫营里名不正言不顺,每天蹭吃蹭喝,还跟提供食物的金主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