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自负的雄鹰终究没能跪下来,于是大明的皇帝挽着弓,迎着草原上橙红如海的夕阳,射出了那一箭,哀鸣啼叫,雄鹰坠地。
瓦剌仓皇流散。
这是朱棣的第二次北征,他用事实证明了,大明军团在野战中,依旧是无敌的。
大军南归。
回到京城时,时间定格在永乐十一年七月。
论功行赏,数月前满怀笑意的户部尚书夏原吉哭丧着脸,拿出大笔大笔的钱粮布帛赏赐给士卒。
朱棣心情大好,在奉天殿中设宴,广邀京城四品以上官员,又于太庙告祭先祖神灵,李显穆知道皇帝其实是想向先帝夸耀功绩。
“爹啊,你看儿子把大明治理的多好,建文帝那废物能比得上儿子吗?大哥怕是也不如我吧。”
八月金秋,顺天府乡试云集了北直隶以及各省在京城考试的考生,足有上万人,向着举人之位冲击。
李显穆的门槛简直要被踏破,如天上星辰般繁多的心学士子前来拜访他。
虽然李显穆并没有在学术上有任何彰显,不是当世大儒,但他是李忠文公选定的继承人,且为心学的弘扬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士林中也渐渐有了些声望。
不过李显穆将这些学子面见的请求通通婉拒,言称“我此番担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不宜在考前见诸生,以免有舞弊之嫌疑”。
这番话传出后,这股风潮才渐渐消散。
心学已经踏上了光明之路,谁都知道李显穆是最大得利者。
既然如此,就不必再上蹿下跳,招摇的惹人厌恶。
李显穆按部就班的主持永乐十一年的乡试,未出什么岔子,经过永乐十年的心学理学之争,今年乡试有大约两成的学子都选取了心学,尤其是浙江、北直隶这些心学已经颇有势力的省中,选择心学的学子远超想象。
这实际在事实上说明了一件事,心学从理学改良颠覆而来,远比理学更优越,更得人心,有识之士都能看得出来,按照这种速度下去,若理学没有改良,依旧是现在这种模式,可能五十年后,就会被心学按着打了。
李祺和李显穆都不知道,王艮在浙江收了一个很对脾性的弟子,叫做于谦,王艮认为于谦能够传承他的衣钵,也必然会成为心学的干将之一。
于谦参加了永乐十二年的浙江乡试,并被录取,在浙江,类似于谦这样的有志青年,加入心学的很多,这些人大多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能摒弃门户、地域之见。
虽然没有形成现代有党章的政党,但心学持弥合南北、天下一家的理念,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