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208章 如果有一天

第208章 如果有一天(2 / 4)

殿中众人脑海中只有一句话在嗡嗡作响——

不改文庙,则天下难安!

万籁俱静!

奉天殿上已经没人在乎衍圣公之事了。

因为李显穆新捅出来的这件事,新道出的这句话,简直是要将儒门改天换地!

改文庙!李显穆所谓的解决之法,竟然是要触碰千年文庙!

很多现代人可能不理解文庙的存在,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就不得不提,儒家经历两千年的发展,到明朝已经真正有了一部分宗教的特征。

而任何宗教,都会编造出无数神圣故事,儒教也不例外。

在儒教经典中,孔子周游列国传道,最终有三千门人,其中有七十二贤。

孔子之所以被推崇到如此至高的地位,就是因为他是“万世师表”,后世所有儒生都是他的门徒,而三千门人以及七十二贤人,则是万世师表孔子活着时候的成果。

文庙有七十二人配享,便是从这里而来,其中大多数为孔子的弟子,也是从这里而来。

如果把孔子比作佛祖,那七十二贤人就是诸佛、菩萨、罗汉,文庙实际上就是儒教的“万神殿”。

如果觉得佛教的地位不够,那再做一个比喻,大明和儒教的关系,有点像弱化版的东罗马帝国和东正教。

在东罗马帝国中,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即便是东正教牧首(类似于教皇)也要由皇帝任命,并且在事实上是东罗马皇帝的御前大臣,东正教是皇帝用来维护帝国统治的工具。

衍圣公被攻讦,就像是皇帝对牧首不满,固然会极大的损伤东正教的颜面,可终究这是人间之事。

换一个品行不错的衍圣公上来,之后再宣传一下,就可以说只是因为孔公鉴有问题,而不是圣人后裔有问题。

但如李显穆这样细究起死人的事,那就必然是整个儒门的规则要改变!

朱棣觉得事情有些大条了。

即便是他这么激进的人,也觉得李显穆是不是太激进了。

朝廷尊儒尊孔的国策是不可能改变的。

文庙是历朝历代定下来的,是儒门的核心,怎么能随意改变呢?

但他又清楚,以李显穆的聪慧不可能在这种场合无的放矢。

“显穆。”朱棣高声压住了殿中的喧哗之声,沉着目光望向李显穆,“你方才说刘观不理解你言中之意,你便给他解释解释,道理是不言不明的。”

不仅是给刘观解释,也是给殿中群臣,以及他这个皇帝解释。

殿中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几乎所有人都紧紧盯着李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