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山,年产的白银已经达到了一千万余两,其中两百万两留给日本国王,九百万两直接运回了大明,三百万两入了陛下的内库,六百万两入了国库。
日本那两百万两白银,日本国王用来购买我大明的丝绸、瓷器等货物,也悉数入了国库,换句话说,永乐十七年,共有一千一百万两的白银输入大明。
这大大缓解了我大明缺钱的境遇,这都有赖于陛下的英明。”
殿中众臣以及皇帝都忍不住脸上露出笑意,数年前和日本的那一遭,如今看来是最正确的事情,整个大明的财政都因此而变好了。
“石见银山那里依旧可以扩大冶炼规模,如果能将人数扩展到十万人甚至二十万人,产量可能可以达到两千万两,那大明就再也不会缺钱了,至于挖矿的人,可以把放了流放罪的罪人改为挖矿,白白的人力不用,也是浪费,也可以让日本本地人多来一些去挖,多给日本国王一些钱即可,他们的人命不值钱。”
李显穆轻描淡写道。
挖矿,可是个相当容易死人的活,尤其是古代没有保护措施,这几年在银山挖矿,死去的、残废的的人,不下一万人。
矿洞下面早就是累累白骨了。
二十万人。
朱棣沉吟,若是在银山工作的人达到这个数字的话。
即便挖矿的很多都是奴隶,但肯定也会有很多大明人在那里。
加上家属等人,必然会突破三十万人,整个大明都没有几个这种规模的城池。
围绕着银山建立这么一座城池,仅仅是周边配套措施以及粮草,都是不小的压力,但想到白银的巨大利润,朱棣还是拍板道:“白银关乎大明社稷,五年之内,将冶炼挖矿的人数扩充到二十万人,元旦后,让日本使者将旨意带回日本。”
“是!”
内阁几人齐声应道。
李显穆接着说道:“陛下,今年发给官员的俸禄中,一部分宝钞用白银来补足,同时也将过去两年的一部分宝钞折算。”
这算是善政之一,让官员们很是振奋,相比起真金白银,宝钞那垃圾东西真是谁都不想要。
“各省税收依旧同往年相似。”大明收实物税,除非是灾年,否则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变化。
“按照去年的设想,在南直隶收取白银和铜钱取代收实物税,也颇为成功,大约收上来一百万两白银和两百万贯铜钱。”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以白银作为税收,不收实物税,其实很多人都能看得出其中好处。
在去年的时候李显穆就已经上奏过,但只是在南直隶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