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246章 诸武

第246章 诸武(2 / 4)

百废待兴,但如今建国已六十年,各项弊病已然丛生,诸卿和朕身上的担子很重啊。”

朱高炽经过初期当上皇帝的欣喜后,这数月以来通过奏章以及臣下的了解,已经大致知道了如今大明情况说不上好。

建极六十年,对很多王朝而言,已经进入倒计时了,明朝却依旧有蓬勃的活力,不得不说朱元璋和朱棣的确是厉害。

李显穆开口道:“陛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如今京城诸事大概落定,该问外事了。

先帝在时,每有蒙古略边,每御驾亲征,陛下不喜武事,必然仰仗于武臣,臣请陛下召见诸边总兵。”

后世很多土木堡阴谋论者都会反复说一句话——“蒙古人是怎么绕过宣府,进入大明内部袭击了皇帝的军队,所以这一定是政变阴谋。”

这就是完全不懂古代军事,明末时期皇太极进关一路绕过无数坚城,抄掠山东济南,靠的就是一手来去如风的骑兵。

事实上,早在洪武永乐年间,蒙古人就随意进出宣府,只不过都是小打小闹,朝廷不太在意。

古代军事重镇真正的作用是,切断后勤补给,防止敌人打持久战,那些劫掠是挡不住,也没打算费劲去拦的。

土木堡之变一是明朝防御体系有问题,从一开始对西北防御就不足,后世九边重镇之中,有两三镇不存在,二就是堡宗和王振,过于脑残,且刚愎自用,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但防御体系问题是可以解释的,人不可能应对不存在的风险,从洪武到永乐时期,并没有来自西北的风险,自然不会耗费庞大的人力物力去建造军事重镇。

李显穆也不打算那么干,他的军事思想是战略进攻型,九边重镇那种防御型的策略,他想不到,想到也不会提。

殿中众人反应各不相同,从当今陛下上位后的种种举动来看,不太注重军事,他们没想到李显穆会在这个场合中,提出外事,不过想到李显穆兵部尚书的身份,倒也算是合理。

朱高炽不注重外事自然是有原因的,并不是他没有远见。

而是因为永乐皇帝五征蒙古,虽然后两次效果不大,但还是为大明打出了十年、二十年的和平。

史书上那句“六师屡出,漠北尘清”,可不是吹捧,而是事实。

相对比军事上来说,内政上朱棣花的心思少,于是问题也就很多,朱高炽将重心转到内政是很合理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任务。

新中国也是这样,抗美援朝后立刻开始经济建设,对越反击也是为了国内的经济建设有一个和平的环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