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短,很快就染上了一层灰暗,宫中不见一点绿,宫墙也透着暗沉,带上了几分压抑。
财政会议结束后,群臣出宫,嗖嗖的寒风呼啸出来,将众人身上的大氅都吹起了几分,灌进冷风来,引的众人拢了拢衣裳,快步往外而去。
杨士奇一行人围在李显穆身边,会议上皇帝可是布置下来了一个很重的任务。
杨士奇很清楚,这个任务虽然交给了自己,但具体要怎么做,他还是得问一下李显穆才行,首辅就是首辅,总揽内阁事务,没他点头是不行的。
“守正公,你看陛下交待下来的任务,内阁怎么做合适?”
内阁几人也纷纷将目光投向李显穆,皇帝的这项工作,靠杨士奇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到时候他们都会上手准备。
李显穆想了一下。
皇帝将这件事具体交给了杨士奇,那他就不便插手特别具体的事务,过犹不及也不好,不能显得他非要将所有的权力都揽在手里。
于是沉吟了一下后缓缓说道:“既然士奇问起,那我就说两句大概的要求吧,具体该怎么做,还是要士奇你自己想办法,如果真的有拿不准的,再来寻我,虽然要过年了,但我还是很欢迎你来我府上拜年的。”
杨士奇立刻温声笑道:“给守正公拜年,这不是应有之意吗?”
众人纷纷笑起来,杨荣和杨溥心中满是感慨,在内阁中,和杨士奇的关系,他们二人是最好的,也是最了解杨士奇性格的,表面上温和,实际上却极其的强势。
以前杨士奇和李显穆的关系,也没有这么融洽,一直隐隐争斗,尤其是在永乐年间。
但是现在杨士奇在李显穆的面前,却越来越没有脾气了,好像真的改性子了一样。
这不是杨士奇性格真的变了,而是李显穆如今的位置,让他不得不变啊。
其他人在感慨,但杨士奇的恭维之语,李显穆自己却没当回事。
也不觉得自己真的就把杨士奇压住了,让他没有二心了。
只不过,杨士奇是真正的聪明人,非常清楚自己的站位。
皇帝朱瞻基不断的给李显穆累加荣誉,而且有别于其他内阁大学士,这就是明晃晃的在昭告其他大学士,李显穆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皇帝和外朝是有矛盾的,对京城外的十九省以及数千个卫所,是不熟悉的,唯一能够信任的机构就是内阁,所以皇帝不希望内阁自己闹起来。
杨士奇明白这一点,所以杨士奇不会闹。
如果有一天皇帝需要杨士奇起来反对李显穆,做一颗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