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乌迪诺元帅的命令,占领罗马城的法军,马上就把芙宁娜公主的入城仪式当成了自己的头等任务。
为了表达对芙宁娜公主的“敬意”,罗马城残留下来的名流显贵,自然也被列入到了欢迎她的仪式当中。
就连罗马的市民们,许多人也被法军动员了起来,准备作为“背景板”,一同迎接她的到来。
按理说来,芙宁娜公主作为镇压革命的刽子手,理应被罗马人民恨得咬牙切齿。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没错,确实有人对革命的失败感到痛苦,有人咬牙切齿有人暗自垂泪,但更多的人,尤其是底层市民和之前涌入罗马的难民,却以平静、甚至是欢迎的态度面对着这一切。
毕竟,对这些人来说,无论罗马是教廷领地还是共和国,都没有给过他们什么好处,坏处却都由他们承担,不光要饿肚子,还要担惊受怕,每天都面对炮火、面对被抢劫的风险,连自己的妻儿都难以养活。
比起这些事来,所谓的“民族”和“自由”又算得了什么呢?
而对难民们来说,情况就更加糟糕了,因为罗马城恶劣的物资供应和治安环境,所以他们承受了很多的苦难,许多人甚至已经死于饥饿,所以更加渴盼这一切尽快结束,让自己可以尽快返乡,重新过以前的生活。
也正是这些人,真心实意地期盼芙宁娜公主赶紧来罗马,毕竟这意味着半年来的噩梦就此结束。
这半年多的动乱和战争,已经让他们明白了一个痛彻心扉的道理——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就这样,罗马城以一种复杂的心情,迎接了它的征服者。
就在这一天,法军在城门汇集,一整个步兵团承担了卫戍工作,他们分散成了几个小队,分列在道路两旁,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向帝国的长公主殿下致敬。
罗马的民众们则纷纷聚集在法军警戒线的后方,用微妙的视线注视着即将到来的公主殿下。
然而,此刻的芙宁娜,却还在离城门很远的地方,迟迟没有行动。
她是在等人。
她的视线四处逡巡,焦急地等待着自己的好友出现。
还好,没等多久,夏露和芙兰就出现在了她的眼前。
芙宁娜的眼中露出了惊喜交加的眼神,等到两个人距离足够靠近的时候,她大步走上前去,然后重重地抱住了夏露。
“夏露,你总算平安出现在我的面前了……这段时间我真的很挂念你,一直在为你担心。”
她的语气欢快而又带着带你庆幸,很明显是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