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熊岳城的外围,挖掘着各种准备进攻城池和就地据守的工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到了东方的天色已经发亮,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熊岳城外北、西、南三面的工事基本告竣。
    辽东半岛的地形,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形,虽然没有什么高山险峰,但是却到处都是浅山丘陵,只有半岛两边靠海的地方,零零散散地分布有一些小块的河谷平原。
    熊岳城,就地处在响水河北岸一片狭窄的河谷平原之上,往北不远就是一片片高低起伏的山岭,往南不远则是响水河,响水河的南面不远,又是一片片丘陵山林。
    一条早在明朝初年就修建而成的古老驿道,从南道北,翻山越岭,逶迤而行,将旅顺口、复州城、熊岳城、盖州城连接在一起,并且一直通到海州、辽阳和现在的所谓盛京城。
    这条年久失修的古老驿道,经过石桥子附近响水河上的石桥,进入熊岳城的南门,然后穿过小城,从北门出去,没有多远,就是一个起伏不大的小山坡。
    因着这道小山坡,距离熊岳城的北门只有一里多地,所以名字就叫做一里坡。
    曾经的一里坡,与石桥子一样,都是南来北往的小贩行商们,在熊岳城外歇脚过夜的地方,这里虽然比不上石桥子水陆通吃,可是好歹也有过几个野店茶铺。
    只是现在,一里坡一带,除了几处断壁残垣之外,已经什么都没有了。
    杨振统带的第一梯队人马,绕道熊岳北门外之后,很快就把阵地的位置,选在了一里坡的坡上。
    到了天亮的时候,熊岳城的北门外通往盖州方向的古老驿道一里坡段,已经被杨振所部队伍奋力挖掘的数道深壕,给拦腰截断了。
    杨振指挥挖掘的堑壕工事,一共有两部分构成,前半部分沿着一里坡驿道的两边往外伸展,面对着不到一里地外的熊岳城北门方向,依托残留的断壁残垣,构成了一个外八字型的喇叭口工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