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大明新命记 > 第三六三章 重炮

第三六三章 重炮(2 / 4)

锦州等地。

当年袁崇焕守宁远,取得的所谓宁远大捷,实际上凭借的就是这批红夷大炮中的中型和轻型红夷大炮。

当然了,红夷大炮的威力并没有它号称的那么厉害,而且部署在城头上能够打出的最大射程,实际上跟它的有效射程之间差距甚大。

最大射程,只是它理论上能够打出去的最远距离,这一点跟它所部署的位置,射击的角度,以及所使用火药的质量、弹丸的重量,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一切条件均符合,均完美的状态下,能够打出去的最大距离,就是它的最大射程。

可是这个最大射程,与它的有效射程,即它的有效杀伤半径,却根本不能划等号。

从明末红夷大炮在战场上的实际威力来看,它的有效射程或者说实际杀伤半径,是大打折扣的。

根据后世的测算,即使是将它部署在高达一丈多高的城墙炮台之上居高临下射击,比如宁远城头的那些红夷大炮,其有效射程或者说实际杀伤距离,也只有大概一千五百米到两千五百米之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以当时的实际条件,即便是最大号的红夷大炮,即使是部署在城墙炮台上以四十度角仰射,也根本不可能打出十里开外的距离。

所以那种一炮打出去,糜烂十几里的骇人场面,是不会在明末出现的。

但是,这其中的道道,却不是此刻松山城里的各路官军所能够闹得清楚的,当年宁远大捷的威名,红夷大炮的威名,早已经传遍了天下,已经人人耳熟能详了。

最重要的是,从那时起,红夷大炮的威力就已经成为了辽东前线官军能够坚守城池的重要底气所在了。

所以,当崇祯皇帝重用西洋人在京师铸xs63杨朝进当日午后抵达松山城,而他从京师带来的车马队伍里的最后一批,直到当日傍晚时分,才全部进了松山城。

最后一批抵达松山的车队,却是朝廷拨给征东先遣营的各式火炮,包括京师炮厂自铸青铜红夷大炮两门,大将军炮十五门,佛郎机子母炮六十门。

其中的大将军炮,佛郎机炮,也就罢了,松山官军早就见惯了。

毕竟松锦前线的官军装备一向不错,比起大多数内地官军来说,他们还是见过一些世面的。

但是,当那两门体量巨大、一门就重达四五千斤的青铜红夷大炮,在傍晚时分,压轴登场,运抵松山城的时候,依然引起了轰动,使得松山城内已经欢欣鼓舞、十分高涨的士气再一次噌噌噌地往上涨。

在明末的这个年代,重型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