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
如若他记得不错的话,刘恒的妻弟窦广国此刻应该跟随主家居住在长安之中。
窦广国本来被主家派到山里,与其他的奴仆挖煤,过着黑煤窑工人的生活,饱受工头折磨,每日累死累活的,惨的不能再惨。
之后工人们的临时窝棚被碎石流泥掩埋,只有窦少君因为睡在窝棚边缘的缘故,侥幸得以生还,跟随主家逃到长安躲避是非。
即使知道窦广国的去向,刘襄也没有告诉刘恒的想法,他们两人都清楚所谓的寻找窦广国不过是一个幌子,安对方之心罢了!
“皇叔,朕今日来官邸,有两件事。这第一件与皇叔的第二子刘武有关。”刘襄缓缓说道。
“武儿?”刘恒不解道,内心已然猜测到了刘襄的意图。
“皇叔在代国劳苦功多,抵御匈奴有功。朕曾许诺封皇叔二子武于我大汉腹地,如今也应兑现承诺了。”
“朕便将河南郡原武县赐为刘武食邑,其可于加冠后前往封地,也可定居于代国。”刘襄缓缓说道。
这是他给刘恒的一颗定心丸,也是抛给其他刘氏子弟的诱饵,让刘氏子弟积极投身边疆。
为此他特意给刘武恩举,让刘武能如开国功臣一般享有封地治权,而不是只享食邑。
“陛下厚恩!臣…臣不知如何言表啊!”刘恒再度感动道,今天的他流了太多泪水了,衣袍都被打湿了。
“这是应该的,皇叔不必客气。”刘襄摆了摆手,“皇叔,朕的第二件事,便是想要知道代国百姓在朕登基这几年后的生活变化。还望皇叔去是想,朕希望听到的是真话。”
“回禀陛下,自陛下登基以来代国百姓生活大为好转,近几年来户数净增近一成,增加了数万亩田地,粮食储量也翻了近二倍,持续朝着良好方向发展。”刘恒不假思索的说道。
“皇叔所言非虚?”刘襄不由的质疑道,实在是代国太穷了,让他不敢相信代国变化这么大。
“回禀陛下,代国之所以积贫,一者是匈奴常年于秋收之际入侵,粮食人为减产。自陛下与匈奴单于重新签订和约后,匈奴南下的频率大为减少。”
“二者代国多山地,种植不便,耕地少。近年来少府的农具层出不穷,臣带领百姓开垦荒地,同时大力推广冬小麦,粮食产量因而增加。”
“如今代国也已开始修建水车,臣相信未来代国的粮食产量还会继续暴增,百姓进而可养鸡豚狗彘之畜,食肉羿!”刘恒满怀憧憬的对着刘襄解释道。
“原来如此,朕知矣!皇叔于代国功不可没也!”刘襄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