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汉威天下之刘襄 > 第四百六十九章 帝者视天下生灵为工具

第四百六十九章 帝者视天下生灵为工具(2 / 3)

诉你的是:前秦早在秦皇赢政时期就埋下了祸根。赢政在八岁以前一直是以人质的身份在赵国邯郸生活,受尽他人冷眼。”

“回到秦国以后,先后经历了赢氏宗族的敌视打压,吕不韦的独揽大权,嫪毐的混乱后宫等一系列苦难。”

“早年的经历嬴政懂得了隐忍,心性远过常人,懂得选用贤才。正因如此秦国方能在赢政手中横扫六国,结束了周王室衰落以后的乱世。”

“可惜从秦王变成秦皇帝后,嬴政开始变得自大,一心求仙梦想长生,再也不记得自己早年的悲惨经历,忘记了底层百姓的艰难生活,忘记了官员商贾和豪强大姓的丑恶嘴脸。”

“当帝国的主宰忘记考虑下层百姓生活后,帝国的百姓便开始对这个帝国产生失望的情绪,不再忠于这个帝国,方在陈胜吴广起义以后,秦帝国才顷刻间轰然倒塌。”

“高皇帝、萧何、曹参等人都是起于微末,以布衣将相之局治理天下。他们懂得帝国的百姓可以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对于秦人的制度进行了完善,方使得天下人心向汉。”刘襄缓缓说道。

“儿臣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真正支撑我大汉社稷的不是所谓的公卿大臣、豪强大姓,而是数万万黎民百姓。”

“大汉的政策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利益,终究有人要受到损失,但无论如何都必须要维护住底层百姓的利益,不能让他们活不下去,失去对朝廷信心。”

“只要他们始终忠于我大汉,纵使有乱臣贼子造反、也不过是飞蛾扑火,一扑即灭。”刘彻恭敬的回答道。

听着刘彻能够看出百姓的忠心对于大汉的重要性,刘襄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开始继续补充。

“你方才有句话说的不够妥当,‘不能让百姓失去对朝廷的信心’?此言实属错误。”

“在朕看来整个大汉只有朕才是心忧天下苍生之人,朝廷文武百官皆是沽名钓誉之徒,乃借谋天下苍生之名满足一己私欲。”

“若是朝廷所推行之政策深得人心,百姓人人称赞,那便是朕治国有方。”

“若是朝廷所推行之政策损害了多数百姓的利益,百姓心生怨气,那便是朝廷之中出现了贪官污吏,朕自当为民除害,以护百姓之利。”

“你可明白朕的意思?”刘襄十分直白地向刘彻解释着皇帝和朝廷之间的关系。

皇帝永远是正确的,皇帝的话永远是对的,只有皇帝是无私为黎民百姓付出的。

当国家政策出现问题,民怨沸腾的时候,肯定是有坏官吏不按照皇帝说的做,故意欺上瞒下来满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