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病患者这一比例可能更高。因此如何更好地使这部分患者尽可能延长存活时间,从而获得移植的机会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近年来ecmo在肺移植中已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术前他作为人工心肺的支持,维持患者心肺功能以赢得等待供体的时间;ecmo技术代替常规体外循环,能完全满足肺移植术中的体外转流需要,并发症更少,肺移植的手术成功率也更高;同时ecmo能减少术后原发性移植肺失功的发生率,术后icu的管理更加安全。一但发生pgd,术后早期应用ecmo仍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
3、供体利用
由于供体的严重短缺,美国每年有4,000名患者在等待供肺,而仅有10-20%的供体为标准供体【14】。为最大化利用供体,目前在体外进行供体肺的评估的基础上,许多研究中心将扩大供体(extendeddonor)及边缘供体(marginaldonor)作为供体来源的重要补充,尤其是目前在应用无心跳肺供体上有越来越多的病例,使无心跳肺供体的应用成为可能。在loyola大学有18例dcd肺移植受体,所有等待的受体病情均较严重而不能等到标准供肺,平均热缺血时间:36min(19~93min)(供体病人从终止抢救到捐献冷灌注获取),平均冷缺血时间:349min(221~480min)。结果:94%的患者康复出院(16/18),1年生存率为87%(14/16),最长存活3,410天(9年4月)。达到了与有心跳肺供体肺移植的同样疗效。
4、自身免疫在慢性排斥(bos)中的应用
bos限制了肺移植患者的长期生存。dwilkes汇报了v型胶原在肺移植排斥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急性排斥(ar)曾被认为是bos的主要风险因素,但在最近研究发现骨髓移植后也可以发生bos。有人认为bos是肺局部损伤、组织修复的一个过程,研究发现有bos高风险患者的肺组织中il-6、il-8、单核细胞水平较高,由此认为bos为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或免疫反应释放炎性因子促进肺修复的一个过程。这样又可以反向假设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机体释放了自身抗原而导致bos。目前的人和啮齿类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肺移植后v型胶原刺激了il-17依赖的细胞免疫反应。v型胶原反应是cd4+t细胞和单核细胞介导的,并依赖il-17、il-1β和tnf-α。多元分析发现移植前v型胶原延迟性超敏反应(dth)和缺血时间与pgd相关。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