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最终诊断 > 747.皮疹

747.皮疹(4 / 5)

得当年浙江大学“抗击非典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9年甲流,作为专家组成员,浦其斌赶赴义乌参与浙江省第一例甲流危重患者的救治,同年还受医院委派至北仑分院,成功救治甲流危重症产妇。

2013—2018年禽流感,浦其斌参与了浙大一院所有禽流感危重患者的救治。

“这些病的靶器官都是肺,患者很容易呼吸衰竭,而自己做的就是呼吸治疗。”浦其斌曾公开表示,2003年时他工作还不到10年,没有跟家里人商量,就主动上了一线。

****疫情期间,他带领6名呼吸治疗师坚守岗位,据浙大一院官方报道,从之江院区icu收治第一例****危重型患者起,浦其斌就参加****危重病人每日的多学科会诊。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39岁的危重型患者,当时患者氧合指数最差时低于100mmhg,该指标小于150mmhg就意味着呼吸功能严重受损。

“他的情况在很多医院就可能要气管插管了。”但气管插管创伤较大,救治团队经多学科会诊,认为患者的情况还可以继续观察,并通过经鼻高流量氧疗进行呼吸支持及治疗药物进行调整,两天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最终治愈出院。

凭着过去十多年的临床积累,并结合****患者的特点,浦其斌和救治团队提出了《****患者呼吸支持策略:浙大一院方案》,为全国新冠患者呼吸治疗提供了宝贵经验。

回医院看看病人,不然不放心

得知浦其斌逝世的消息,他的不少亲朋好友、患者及家属发文表示悼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治疗科主任葛慧青告诉《钱江晚报》记者,以前每当他们聚会吃完饭,问浦其斌准备回哪里,他总会说“回医院,先去看看病人”,不然他不放心,这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据浙大一院介绍,熟悉浦其斌的同事都知道,他的工作服里永远放着一本笔记本,更换频率很高,上面实时记录着患者病情的变化,分析原因,对疑难问题不断深入摸索和探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而听过他讲课的医生,也会因浦其斌所讲述的病例内容与临床结合的生动性与实用性而受益匪浅。

除了关心患者病情变化,浦其斌还尤其重视患者的心理动态。在参与“甲流”救治期间,他曾发现一名拔管患者夜间难以入眠,意识到这对恢复不利,并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他随即耐心跟患者解释病情以及家人的情况,并守在患者身边,安抚情绪直到其安然入睡。

浦其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