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觉醒时代 > 018 蛟龙粪

018 蛟龙粪(3 / 4)

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通过曹操之口,概述了龙的特点:“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

清代袁枚则在《子不语》中写到“雷雨晦冥,龙来哀号,声若牛吼。”

而宋代画家董羽则认为龙“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

华夏龙种不同于西方龙种,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凶兽向其先祖血脉返祖,龙的种类极多。

古帝乘龙:

《海外南经》云:“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1)。《海外西经》云:“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2)。《海外西经》云:“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3)。《海外东经》云:“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4)。《海内北经》云:“纵极之渊,……冰夷人面,乘两龙”(5)。《大荒西经》云: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6)。《海外南经》云:北方禺彊,人面鸟身,践两青蛇。(郭璞注)云:“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两龙。”这里的“祝融”、“启”、“蓐收”、“句芒”、“冰夷”、“开(启)”、“禺疆”,都没有列入三皇五帝中,大多在中国历史上的名气不大;但他们都曾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一代皇帝或诸侯。他们异于常人的最大特点是出门“乘龙”。因为“龙”是上古历史赋予古帝身份的特殊坐骑,及其标志。所以不少文献都有关于古帝“乘龙”的记载。

除《山海经》之外,《大戴礼·五帝德》中也有相同意义的记载。文献云:“黄帝乘龙戾云,顺天地之德;颛顼乘龙而至四海,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帝喾春夏乘龙,秋冬乘马。执中而获天下”(7)。这段史料又介绍了“黄帝”、“颛顼”、“帝喾”乘龙而游世界的事情。其次,关于古帝“乘龙”的史料,还在《韩非子》、《史记》、《列仙传》等古籍中有所记载。

特别是《列仙传》把古人养龙乘龙的方法都告诉了我们。文献说:“骑龙者,于池中求得龙子,状如守宫,十余头,结庐而守养之,龙大稍去。后五十余年,水坏其庐。一旦,骑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