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觉醒时代 > 050 狂蛇之灾(下)

050 狂蛇之灾(下)(3 / 4)

岁蛇断后可以再接上。

《本草纲目》

《千金》云:烧末,酒服方寸匕,日二,不过三日大验。)【附录】千岁蝮。颂曰:东间一种千岁蝮,状如蝮而短,有四脚,能跳来啮人。人或中之,必死。其啮已,即跳上木作声。云“斫木、斫木”者,不可救也。若云“博叔、博叔”者,犹可急治之。用细辛、雄黄等分为末,纳疮中,日三、四易之。又以栝蒌根、桂末着管中,密塞勿令走气,佩之。中毒急敷之,缓急不救。

时珍曰:按:《字林》云:听,形如蜥蜴,出魏兴。居树上,见人则跳来啮之。啮已还树,垂头听,闻哭声乃去。即此也。其状头尾一般,大如捣衣杵,俗名合木蛇,长一、二尺。谈野翁方,名斫木蛇,又名望板归。救之,用嫩黄荆叶

《搜神记》

寄生因夫高木,女萝托乎茯苓,木株于土,萍植于水,鸟排虚而飞,兽跖实而走,虫土闭而蛰,鱼渊潜而处。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本乎时者亲旁:各从其类也。千岁之雉,入海为蜃;百年之雀,入海为蛤;千岁龟鼋,能与人语;千岁之狐,起为美女;千岁之蛇,断而复续;百年之鼠,而能相卜:数之至也。春分之日,鹰变为鸠;秋分之日,鸠变为鹰:时之化也。故腐草之为萤也,朽苇之为蛬也,稻之为虫也,麦之为蝴蝶也;羽翼生焉,眼目成焉,心智在焉:此自无知化为有知,而气易也。

蝮蛇:蝮虫,又称反鼻、蝮、蝮蛇、蝮虺,是中国古代传说的一种动物,毒蛇,蝮虫的颜色像绶文,鼻上有针,大的蝮虫重达一百多斤。

《山海经·南山经》

猿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

又东四百里,至于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无水,其下多蝮虫。

郭璞注:

蝮虫,色如绶文,鼻上有鍼(一说“针”),大者百余斤,一名反鼻,虫古虺字。

《本草纲目》

反鼻蛇。

时珍曰:按:王介甫《字说》云:蝮,触之则复。其害人也,人亦复之,故谓之蝮。

【集解】弘景曰:蝮蛇,黄黑色如土,白斑,黄颔尖口,毒最烈。虺,形短而扁,毒与同。蛇类甚众,为此两种及青为猛,不即疗多死。

恭曰:蝮蛇作地色,鼻反、口长、身短,头尾相似,山南汉、沔间多有之。一名蛇,无两种也。

颂曰:蝮蛇形不长,头扁口尖,头斑,身赤纹斑,亦有青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