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短缺,即将无法正常营业的窘境。
与此同时,网络上开始出现大量针对“琢玉设计”的黑稿。
无数营销号和所谓“业内人士”口径一致地爆料,称“琢玉设计”的成名作涉嫌抄袭国外一位新锐设计师的作品,并贴出了几张经过精心剪裁和拼接的“对比图”。
图片上,两者的作品在某些角度和元素上看起来确实有几分相似。
其他“天才设计师竟是抄袭狗?
其他“扒一扒杨真真背后的资本与谎言!”
其他“从神坛跌落,‘琢玉’的设计神话还能持续多久?”
污秽的标题配合着煽动性的文字,迅速在网络上发酵。
虽然大部分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猫腻,但三人成虎,谣言的传播速度远比真相要快。
“琢玉设计”的口碑和杨真真本人的声誉,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