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干脆将其迁移至太行山以西地区。
这太行山以东的区域,是并州军在河北地区唯一孤立存在的大郡。
唯有将府兵部署在常山郡,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不仅如此,还需将原本生活在此地的百姓带回并州,同时在常山郡为府兵们分配田地,让他们在此安居乐业。这便是钟明所肩负的重要使命。
具体而言,左路军的两万府兵都必须从并州调离,扎根于常山郡。
此外,那三万屯营的士兵同样也要在常山郡落地生根。
不仅如此,待战事终结之后,还需从中路军那里调拨十多万青州流民进入常山郡。
这些流民将会被分配给左路军的众多将士,成为他们旗下的佃户。
按照预先拟定的计划,待到并州因大雪封路,那些未能进入并州的流民,以及剩余的青州流民,都会被统一转移至常山郡进行妥善安置,以开展来年的屯垦工作。
现今常山郡原有的百姓,基本上已被并州军折腾得所剩无几了。
原本户籍上的人口数量大约在六十万上下,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放在并州,也是人口排名前三的大郡。
如今,随着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这个数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有十多万的老弱妇孺被转移至并州,这无疑给常山郡的人口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减少。
其次,还有那些在各地攻城战上以及破城之后死于并州军之手的百姓,加起来估计也有十多万。
这些无辜的生命在战火中消逝,使得常山郡的人口进一步减少。
此外,并州军还裹挟了大量的青壮以及百姓自行逃离,这部分人数也达到了十多万。
这些人或许是为了躲避战乱,或许是被强制带走,总之,他们的离开使得常山郡的人口再次锐减。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钟明心中估算着整个常山郡顶多还剩下二十多万百姓。
而在这二十多万百姓中,其中的六七万也集中在真定县内。
这意味着,除了真定县外,其他地方的人口已经非常稀少。
如此算来,整个常山郡剩余的百姓实际上也就只有十多万。
从原本的六十多万,到如今加上真定县内的百姓,在这短短的两个半月内,常山郡的人口竟然锐减到不足三分之一!
这样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充分展示了兵祸给这个地区带来的巨大破坏和灾难。
如此大规模的杀戮和人口转移,不仅导致了人口的急剧减少,更重要的是,它彻底摧毁了常山郡原有的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