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改动了。比如阿里的家庭是个重组家庭,或者他这个妹妹来自于内地的远亲……这种改动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谢晋说:“电影和小说很不一样,这个小女孩的眼睛漂亮、纯粹,我们太需要这样一个小女孩来演我们的戏。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像小英子一样可爱的小女孩,我们就可以达到效果,但我们找不着……”
“小英子”于是从沪市大老远赶到京城来,却在面试的前一天,得知余切并不中意她,伤心的大哭起来,耽误了第二天的面试。然后“小英子”的父母反而找到余切赔礼道歉。他们害怕余切因此觉得这个小女孩不礼貌,不专业。
谢晋也鼓励“小英子”向余切争取机会,就像是鼓励一个婴儿向将军敬礼一样,谢晋说:“英子,只要余哥哥同意你出演电影,你就可以去喀什玩去了……以后啊,你小伙伴看的书里面,你就是那书里面的人。”
其他人也都来鼓励她:“《小鞋子》就像是《城南旧事》一样的片子,它是影响了一代人的好小说,好电影,错过了它,以后一辈子都要后悔的。”
“小英子”年纪太小了,模模糊糊的还不知道有啥意义,但是她父母都知道这个片子十分重要,好说歹说,发动了许多人来哄好她。余切答应给“小英子”一次排练的机会,“小英子”就破涕为笑,随后果然表现得极为优秀,余切只好改了剧本。
然后,“小英子”和“小英子”的父母,又找到余切赔礼道歉,为了“因不完全符合原著形象,增加了余切的工作了”而向余切道歉。
这让余切有点尴尬了:他明明还活着的,大家却用一种对待珠宝一样的心态,对待他的作品。
就好像一点点事情,就能让余切勃然大怒一样,就是对他的小说很不尊敬一样。
都怪徐驰《人们想要成为余切》那篇报告文,害得我被传得越来越匪夷所思了!
剧组筹备后,分成了两条摄制组,一个在京城拍摄室内场景,很快就结束,另一个在喀什拍摄主要的镜头,需要用到天山制片厂一大批演员,请到他们来合作。
宫雪也从沪市飞往京城,受到谢晋的邀请,她将要出演其中的女教师一角。余切写这一篇小说时,把教师改成了汉人,这更符合当地的情况。
喀什是一个少民占绝大多数的地方,但是在学校等地,还是有很多内地来支援的教师。
时间紧,任务重,宫雪破天荒的乘坐飞机来京城,她仔细打扮了一番,提着小皮箱,看上去像极了九十年代那些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
然后她就这么出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