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文豪1983 > 第272章 历史的数个瞬间

第272章 历史的数个瞬间(4 / 5)

瞄向了教科书:

“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首先是在教育上的成功;大人的世界我们一时很难有作为,比较现实的方案是主抓孩子的精神食粮,而重中之重是把语文教科书编好……”

“简而言之,语文教材不仅仅是一个扫盲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一个公共消费品,是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语文教材里面的课文,不仅仅学生要看,教师也要看,学生的父母也要看……贫困山区的学生要自己找小说来看,我想,为什么不让他们的教科书中,本来就有几篇当代美文。”

“几十年后,可能农村里面的孩子走到了城市,他们回想起自己曾经的教材,会感到奇怪,为什么教材里面有‘天安门’,有‘少年宫’,有‘纽约的时代大厦’……层出不穷的电子产品,奇怪的摩斯电码,还有天上的飞行器?俄国的契科夫、法国的福楼拜究竟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他们感到疑惑——这些东西距离他们当时的生活实在太远,还不如讲讲怎么割猪草,怎么割麦子,他们用了几十年才从教材中的‘少年宫’走到真实的少年宫,才在大城市的摩斯电码工具书里面知道,原来余则成还有一条情报发给他们,只是遗落了几十年……他们感到那些以前学过的东西没什么用。”

余切笑道:“但我们就是要提前几十年把这些编在教材里面,因为他们正是看了小说,对世界产生了好奇,才真正的从山村里面,走入到有少年宫的大城市里。这些东西,社会上许多人并不明白,但我们作为作家,是应当明白的。”

余切的话一讲完,全场立刻响起激烈的掌声。《光明报》派了记者来首都参会,见到这个场景,激动得发一篇文章《多一些故事,少一些理论》。

流沙河就坐在底下。他一边点头,一边把这一幕记下,准备介绍到宝岛去。

如今,余切在华人世界中,最后一块未能抵达的土地,也许就是这一片芭蕉叶。

流沙河觉得纳闷:余切显然是很有远见的人,为啥不愿去这个国际写作交流计划呢?

流沙河直接找到余切问:“你写小说,已经想到了几十年后的影响;上面说要重视精神食粮,你也立刻想到了从教科书着手,那你为什么不愿去国际写作交流计划?”

流沙河说起了余切曾经在蓉城时听到的一模一样的话。

“俄国文学、法国文学的辉煌都早已经是过去时,今天大众所不了解的是,世界上文学最为发达和活跃的地区,恰好是美国。这是世界上文学的最高舞台,诗人北岛在美国,燕大79级的文学黄金一代大部分在美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