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切就想了个招整钱忠书。
钱忠书最近在研究甲骨文,研究《周易》。
他参观哥伦比亚的博物馆,发现当地拉美土著文化中,竟然有那么一些原始符号,和中国夏商时期的某些符号类似。
他觉得这事儿太有意思了,怎滴能这么巧呢?
访问团中,没有几个够格欣赏他的研究成果,但他又忍不住卖弄一下子,就来找余切发表成果。
余切评论道:“我也赞同你,但我认为还要再扩大一点,不要怕扯到蛋。”
“你要扩大到什么程度?”钱忠书喜气洋洋。
“我认为,美洲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后裔,在数千年前,有一批夏商时期的人……或者是更久远的人,向北穿过今天的白令海峡,来到了美洲,带来了中原大地上的农耕技术和文明成果。”
“而后,因为美洲的地质文化条件,以及气候条件和东亚很不一样,使得他们的文明暂时停留在了我们当时的阶段。”
钱忠书大吃一惊:“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想要表达什么?”
“说明美洲乃是我们的应许之地,我们并非是去访问,而是回祖宗的老地方来了。”
“犹太人可以离开土地数千年后,凭借一本经书回到那个地方,宣布自己的所有权。你这些难道不是证据吗?美洲丰饶的土地,早已经流着炎黄子孙的血。”
钱忠书汗如雨下:“你怎么能这么看待我的研究成果?你是要害我!”
余切当即笑道:“你看,这就是胡说八道的后果。虽然话是我说的,结果是你在承担。”
钱忠书为人十分谨慎,余切这个玩笑给他吓到了。于是,钱忠书后来成了访问团的政委,每天不厌其烦的强调立场问题,强调交流也要过脑子。
反而是余切开始扮红脸,希望钱副团长不要对大家太苛刻。
“你不要对我们的老同志那么不信任,老同志不应该为难老同志!”
四月中旬,余切已经翻译了不少拉美文豪聂鲁达的著作。
稿子经过校对之后,都发回了国内,成了余切文学生涯中少数的译著。
王濛调侃他:“你已经彻底成了拉美文学专家了,上次碰到领导还说,希望你回来给他们培训。”
聂鲁达于72年拿到诺奖,生平以诗出名。所以翻译他的文章比较快。
翻译聂鲁达诗作的过程中,余切更深一层的了解到拉美的历史,以及拉美文豪为啥通通表现出在两性上的极度开放:
说起来,这和殖民者居然也有关系!
拉美这个地方混血儿非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