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无喜。
白蒙时刻关注着对方,此刻自然是打起十万分精神琢磨着对方的意思。
白蛟脑袋脑中思绪转了一圈又一圈,然后将半死不活的慧空和那十八道佛傀吐了出来。
瞧见微光,慧空浑浊血红的瞳孔轻轻颤动。
然后痴痴地望着这平静如画的人世间,未执一言。
萧归安指尖轻点。
既有业镜,为何不见?
那百年之前惨剧的一切真相毫无遮掩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当年慧明的“一念之差”是真,但并非主因。
十八位法师早就以身为锁,以魂为祭,当初便没有想过要走出长州。
慧明何至殉道?慧空何至入魔?
他们心中各有执念,所以才会被旱魃趁虚而入,抓住各自的“裂隙”。
慧明在旱魃的幻术之中不明,心下分神,后生愧疚,自以为害死师门中人,甘愿化作舍利子赎罪,却不知是旱魃暗中作祟。
慧空在旱魃的蛊惑之中不空,怯懦生妒,混淆真相,坚信师兄是祸首,为此堕魔复仇,亦恨昔日旁观无力的自我,不敢直面。
真正的封印,从来不是佛阵,而是人心里的悔与恨。
可这又如何不是最真实的人性?
【贪欲生忧,贪欲生畏;无贪无忧,何处有畏?
嗔恚生忧,嗔恚生畏;无嗔无忧,何处有畏?
痴暗生忧,痴暗生畏;无痴无忧,何处有畏?】
佛家常言成佛便要戒贪,戒嗔,戒痴。
此三毒世人生来便有,乃是世间执念之源泉,愚恶之祸首。
可世间芸芸众生,又有多少人能够毫不沾染?
人之所以为人,便是有着七情六欲。
郑商、邱意浓、江海天之辈,如何不是贪?
贪图性命,贪图钱利,贪图色欲——
周衍、慧空之流,如何不是嗔?
恶念横生,嫉恨入骨,残害生灵。
至于痴念——
谁人又能说没有呢?
慧明不入轮回,以身殉道,百年心魔,如何不是痴念?
慧空堕为魔障,叩问佛首,布局复仇,如何不是痴念?
梅文君戏中之人,执守约定,苦待数载,如何不是痴念?
在场的,哪一个没有痴念?
慧知和尚不欲探求背后真相,只为护送好佛光舍利子,难道这不是一种痴念吗?
白芷一心治病救人,求医问道,难道这不是一种痴念吗?
白蒙不沾因果,固守方寸,但求渡过劫数,难道这不是一种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