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川离开的第三天,孟棠去了非遗馆上班。
适应了半个月,她基本和馆内的人熟识了,大家各司其职又目标一致,一切都是为了给黄杨木雕搭建一个更大的舞台。
早上八点半,孟棠一身素雅棉麻工作服,进了雁清馆内的员工通道。
老木香隐隐在空气中浮沉,宁静雅致,和屋外各种交通工具,人声喧杂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孟棠的工作室在二楼临窗的位置,门楣上挂着一块木牌匾,是孟遇春提笔的“黄杨木雕工作室”。
这个工作室并不是封闭的,是个展示窗口,游客们上了二楼,可以隔着玻璃幕墙看清孟棠工作的全过程。
既然要传承,当然要宣扬,与其自己去说,不如让游客们来看。
每年也有不少传统手工艺的博主来此打卡。
孟棠拿了挂着的鸡毛掸子,将工作区的细微灰尘扫去,又用软布细细擦了一遍。
每天都是这样的步骤,孟棠一点不嫌枯燥,甚至乐在其中。
正值暑假,今天有学校的小朋友过来研学体验,一切就绪后,孟棠将数十把大大小小的刻刀摆放齐整,拿了打磨好粗坯的料子开始干活。
非遗馆是周一全天闭馆,这天大家都可以休息,其余时间和节假日都会开放。
毕竟只有这个时间段人流量大一些,周二到周日就是轮休了。
馆内九点半放开后,游客们陆续进了馆,打破了木屑下的安静。
孟棠心无旁骛,专注于手头的活计,借用腕力推刀。
不少人停在了二楼的平台上,从窗口看她。
晨光被挡了大半,孟棠抬眸,对着窗外的人浅浅一笑。
不少人对着她拿出了手机,孟棠迅速将视线放低,只让她们拍到自己的头顶。
倒不是不能拍,只是直面别人的镜头有点尴尬。
“你别低头啊,我们拍一下。”
孟棠僵硬了一瞬,噙着营业的笑缓缓抬起头。
“小姑娘,你雕刻的是什么?”
孟棠充当讲解员,给他们解释了一遍自己雕刻的是什么。
也就这个时候,她的同事们能听到孟棠多说话。
平日里温温柔柔,除了打招呼和公事外,一句话都没有。
偏偏馆内不少人还挺乐意往她身边凑,一来孟棠漂亮,在晨光中持刀浅雕的模样,一般人忘不了。
二来她虽然年轻,但技艺好;三自然就是因为孟遇春的缘故。
今天她的工作就是向游客们展示技艺,和他们互动,介绍黄杨木雕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