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已经是他狠心删减过很多镜头后的版本了,最初的“导演剪辑版”那时长可是直逼四个小时。
看着坐在位置上凝神思索的孟白,郭凡问:“怎么,你也觉得时长要再缩减一些吗?”
孟白闻声摇了摇头:“不能再减了,目前的剧情逻辑和细节交待的很完整。为了商业效果影响成片质量,到时候反而会让观众看不懂。”
“唉,我就说还得是你懂我。”郭凡脸上立马带起微笑,“那你在这想什么呢?”
“我是在想,其实相比于电影时长,我倒是觉得另一个因素对最终的票房成绩影响更大。”
“什么?”
“这一部里加入了更多的科幻元素和概念,观众的观影门槛比前作更高了。”
严格意义上讲,科幻题材的电影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小众赛道。
经典的《盗梦空间》全球总票房不过八亿美元,《星际穿越》《火星救援》都只有六亿多,《黑客帝国》全系列三部加起来,也才十二亿多点。
可以说除了《阿凡达》这个特例以外,科幻片的名头虽然很响,但票房上限是真不高——除非把漫威超英也算作是科幻电影。
这其实也很正常,电影的票房上限取决于题材的受众人群。相比于那些合家欢类的动画片、喜剧片,科幻片的受众基本集中在16到28之间的年轻人,而且还得是受过一定基础科学教育的年轻人。
《流浪地球1》总票房五十多亿,折合下来也有七亿美元。单从票房上看,已经差不多摸到了科幻题材的天花板。
更何况,第一部严格来说更像是带有科幻元素的灾难片,观众光是看奇观和特效就够了,理解起来不是那么费脑。
但《流浪地球2》不一样,这一部可以说是标准的硬核科幻,先天就对非目标受众不友好。
就像现在,孟白这种年轻、对科幻有了解的观众看完后观感很不错。而像中影这些年纪较大的资方负责人,他们理解起来就有点费劲了。
这还没有算春节档的另外一个主力观影群体——孩子,尤其是那些七八岁以下的低领儿童,肯定也不在《流浪地球2》的受众范围内。
按照春节习惯的家庭观影模式来说,少一个小孩子就相当于少了三张票。
再叠加上当下的观影寒潮……
“我感觉这一部的票房成绩,很可能超不过第一部。”孟白拍了拍郭凡的肩膀,“你得做个心里准备。”
郭凡砸吧了一下嘴,要论拍电影那他很有自信,但说到这种商业上的事,他对孟白是绝对信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