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前,林御翻看完了氟西汀呈上的剧本。
氟西汀的意图,他已经知晓了——以“导演”和“心理医生”两个熟悉的身份指代隐喻、在不触动自己“潜意识”之中对于有人想窥探自己秘密的防范机制的情况下,通过“剧本讨论”的方式,得到关于自己和『施雷伯』之间关系的情报。
毕竟,创作者创作出的故事,一定无法完全脱离现实、无法不被创作者自身的经历影响。
就像是林御戏剧理论课的教授所说的那样:“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任何虚构成分的纪实创作,也同样不存在完全脱离现实的虚构创作。再写实的作品,也一定有创作者主观情感色彩的偏移;再幻想的作品,也一定有他的现实根基。”
不过,令林御没有意料到的是……
氟西汀的写作水准,倒也很高。
在自己见过的剧作家之中,氟西汀的剧本创作水准甚至并不输给沈冰淼。
这份剧本有着相当扎实的文字功底、而且几乎没有犯外行人的错误。
每一幕的时长安排都很合理、台词干净且考虑了舞台表达、转场的收尾也做得极其漂亮。
而且……
氟西汀在保证了这个剧本本身的故事也相当有趣的同时,似乎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目的。
剧本是以双线进行的,分别描绘了名为“导演”的角色与名为“医生”的两个角色的日常——林御能很感受到,这两个角色虽然不是很明显,但确实是以自己的两个身份分别为原型的。
偏执到有些完美主义的独立电影制作人、名师门下有些神秘和神经质心理医生。
两人在剧本之中,也各自遇到了一些联结着两人的共时性危机——比如医生搭车追尾了明星的车子被对方的经纪人训斥导致延误了时间、但是那一幕被拍了下来在网络媒体上不断发酵,给导演的剧组带来了舆论危机。
导演剧组的一名摄影师因为压力吞药自杀、而那名摄影师恰好也是医生诊所的病人。
诸如此类的事件不断上演、就像是两人被命运之神纠缠在了一起。
但双方都互相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只是不断抱怨着那个给自己的生活塑造困境的家伙——甚至随着时间不断推移,两个人都在不断诅咒着让自己生活和工作进展不顺利的那个家伙,诅咒的恶毒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一开始只是要“我逮到了多半得收拾一顿那家伙”、到后来变成“我肯定得打断对方的腿”。
直到最后一幕、整个戏剧的结尾部分、迎来最后反转的情节:导演和医生在飞机上相遇,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