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发力劲爆。
因此,孟传调运一口心火之气,向着遐想敌发起俯冲。
近身、探手、绕臂、镇压!
动作连贯,招式浑圆如一。
哪怕是专精戚家拳的高手,也挑不出半点毛病。
但孟传的【拳势】却消失了,只剩下干巴巴的劲风摆荡。
本应势如烈火,但他的拳头、臂膀乃至周身都没有半点反应,仿佛心火胎死腹中。
孟传再次尝试,五指屈伸反扣龙爪,心火之气自然附着在火龙探爪上。
二者相比,孟传搞不懂是哪儿出问题了。
姿势都相当标准,有一证永证修正,他的动作不可能出错。
调气那更不可能了,他的五蕴乾坤拳都快要大成,食气之法只是最基础的东西。
二者唯一差别:一个是经过【顿悟】所获,另一个是他靠自己硬磨出来的。
如若不能附着心火拳势,夜叉探海光凭蛮力催发。
不如自己随手一拳打出的,叠加了无数【特质】的平a。
“问题出在哪了.”
孟传反复尝试,却始终卡在聚气运势的阶段。
顿悟是顿悟,他的武理不够,无法触类旁通。
又尝试了一会,眼见太阳快要落山了。
孟传便不再钻牛角尖,转头打起了五蕴拳。
再赌一波晨昏启慧,可直到夕阳西下,依旧没能触发成功。
调息片刻,孟传准备起身离开。
他打开手机看司机到哪儿了,却发现有好几个未接电话,来自同一人。
“师爷找我?”
孟传暗自纳闷,不知道杨校长找他何事。
“是因为我马上要去参赛了,帮我临阵磨枪加鼓励?”
“不猜了,总归是好事,正好找机会问问,这夜叉探海是什么情况。”
孟传浑身毛孔紧缩,一阵震颤过后,练拳带来的灰尘散落一空。
离全国武道大考越来越近。
杨桓贵为北联大校长,疲于应付相关事宜,最近也没时间跟他“坐而论道”。
“小孟啊,太行山之战准备的如何?”
杨桓手上签阅着各种文件,一边问他。
“打进决赛应该问题不大,但具体还要看临场发挥。”
杨桓点头道:
“你说话向来保守,看来这次是稳了。”
其实孟传并没有谦虚,他也看了不少,其他赛区晋级选手的实战录像。
北地辽阔,俊才无数。
能杀进第二赛段的,在九关中也算好手。稍有不慎,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