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的人很有吸引力。
华人商贩对商业的嗅觉非常灵敏,一旦感觉到商业的繁荣,也不断向文莱王城集中。
短时间里,大量的人口涌入文莱王城,带来繁荣也带来弊病。
一是粮食的紧张,因为土壤不适合栽种的原因,东婆罗洲粮食本来产量就不高,大量的人口涌入造成粮食紧张,粮价上涨。
二是人口大量涌入有个吸纳的迟滞期,前期大基建已经吸收了一些无业的人口,随着基建项目的收尾,一些无技能的人来了之后形成了流民。
有困难找“新南号”,赛福鼎二世知道张大强他们面对这些局面有一套又一套的方案。
张大强只有从防城县紧急调了一些“丰南号”的储备粮过来应急,虽然市场粮食价格高,但不能高价卖粮导致涸泽而渔,否则会伤害文莱国刚刚形成的良好经济生态。
要增产粮食,唯有开发沙捞越,沙捞越地带河流纵横,湿地多,适合开荒造田的地方很多。但是土着并不喜欢种田,只有华人愿意耕种,而且善于耕种。
张大强建议赛福鼎二世用免赋税三年的优惠政策吸引华人开垦。不然光商贸经济发达,没有粮食做基础,终究还是空中楼阁。
另外,“新南号”和一些地主达成合作协议,提供了高产的水稻种子种植,来推动粮食增产。
对于那些无技能又不愿意劳作的流民,只能用食物雇佣到王室和新南号合股的企业先圈养起来,一部分做力工,一部分从事安保守护。
没事就组织他们训练,真要打仗,这些人也能当做辅兵,也相当于预备役的武装力量。
这些流民,本来就是好勇斗狠之辈,打斗本来就是常事,只要约束的住,训练起来也能管点用处。
有些身强力壮的,倒也可用,扔到安保队里,打散了安置,再同化同化,也就是个合格的安保队员。
有的也安置到海上安保队去,上了船,那不听话也得听话,不行你去跳大海不成。
文莱的强盛还需要一段时间,总是这样备战,成本也太高。
看着账本上的一船一船运去文莱国的粮食,沈云峰有些心疼了。
于是,沈云峰、田虎和刘永陆召开了三人军事会议。
这么被动下去不行,得从毛教员的着作中找出精髓,游击战战术移植到海上是成功的,游击战里还有一项重要的灵魂,就是主动战。无论发起或者撤退,主动权都在我方。
从来就没有天生的军事将领,在清末这个时代,沈云峰他们无论是教育程度和接受的信息量都不是古人可以比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