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十万大山:1840 > 第403章 路线的分歧

第403章 路线的分歧(2 / 3)

枪,但要长兴的一块地开采煤矿。

长兴此时,正在清军和太平军的战争推拉的地域中,再说,给了粤西叛匪,以后等镇压了太平军,要收回来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按照清廷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脾性,这时候要把京城保护好,长兴一块地算什么,于是立马答应了。

双方立刻就派人接洽,“丰南号”也是先把地契拿到手,怎么开采,怎么运输是另外一回事。

文莱的煤炭运到东海一带太远了,成本太高,在浙江能开采,通过水运到海边,成本要小的多,再说,未来的规划里,东海一带还需要大量的煤炭的供给。

在淮南、徐州、长兴三地的选择中,沈云峰最后还是选择了长兴这个地方。

1858年8月,受命节制京畿地区军务的僧格林沁抵达大沽口,遂加紧开展海防建设。第一次大沽口之战后,英法联军将当地海防工事拆除破坏。

僧格林沁到任后,命人在海河两岸修复与新建炮台6座,并添置大量火炮。与此同时,还从京营火器营、健锐营等精锐部队中抽调兵力,将大沽守军编制扩充至7000多人。

考虑到西方的浅水炮舰(艇)能正常穿行于海河,僧格林沁又在河道中设置拦河铁链、铁戗、木筏等各种障碍物,阻止外国军队溯河而上。

除了硬件武备,士兵训练也是僧格林沁的工作重点,他一方面裁减不合格士兵,另一方面对于表现出色者给予额外的奖金。

“丰南号”的火炮和燧发枪也在年底前运送到大沽口,向清军交付。

所以,这是个滑稽的场面,都知道钦州运输公司属于叛匪,但清军还得好言相对,毕竟人家是军火供应商,以后要是有啥维修啥的,还得找人家帮忙不是。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大沽的防御工事于1859年4月基本完成,而《天津条约》换约的日期也已经临近。

在此之前,咸丰皇帝一直对《天津条约》中公使驻京、长江通商、内地游历、赔款付清等条款耿耿于怀,甚至不惜指示在上海的清廷代表以关税全免为交换条件对《天津条约》进行修改,但都遭到拒绝。

到了最后,底牌薄弱的咸丰只好以同意各国进京换约,来换取公使驻京条款的取消。

然而,麻烦就出现在了进京的路线之上。

海河是水路进京最便捷的通道。乾隆年间,远道而来的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正是溯海河而上,完成了访华任务。可是,自从僧格林沁在大沽口重建海防之后,海河入海口已然是障碍重重,实际上成了其他船只难以进出的军事禁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