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时分后撤。
此次战斗中,清军约有4500人参战,阵亡士兵25人、军官7人,共折损32人。工事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地方的炮墙加厚至六尺依然被击穿、击碎,火炮也有不同程度的损毁。
英法联军的损失相对严重,英军参战1000余人,在水面战斗中阵亡25人、受伤93人,登陆战斗中阵亡64人、受伤252人;11艘炮艇,被击沉4艘,余下舰船也都负伤了。法军参战60人,阵亡4人,受伤10人。两军共计伤亡448人。
毫无疑问,清军赢得了一场重大胜利。
就这样,僧格林沁成就了这一晚清对外战争中昙花一现的胜利!
而且,让咸丰帝喜出望外的是,洋人在大沽口惨败后,率舰队转而南下到上海修整,居然没有如他之前担心的那样窜扰其他地方。
自1840年起,清军对外屡战屡败,如此大规模的胜仗还是头一遭,正在兴头上的咸丰已经盘算起和英法重新订约了。但事实上,大沽口的这场胜利将会被证明是昙花一现。
第二次大沽口战况,潜伏在大沽口附近的沙河口的李九生悉数传回防城县。
清廷此时陷入胜利之后的兴奋之中,沈云峰和田虎看着战报,神情却开始凝重起来。
大沽口第二次战争是“丰南号”参战前的最后一个时间节点,历史没有改变,“丰南号”参战将进入倒计时,能否改变中国屈辱的近代史就看未来之战了。
在开足马力生产的情况下,“丰南号”到明年,炮舰下水总数在33艘,加上3艘钢铁柴油机舰,一共36艘。
这样的炮舰总量,与此时代的海上军事强国英法相比还是差的很远的。
但是时间不等人,不可能再生产更多的炮舰来投入战争了,只有利用武器上稍稍领先的优势和系统性规划来积累优势。
所以,每一步棋都必须落子要准,而且环环相扣,才能发挥出最大优势。
35艘炮舰并不能全部编队出击,防城县的大本营不容有失,也要防止东婆罗洲被荷兰人偷鸡。
“丰南号”参战是冒着巨大风险的,但是沈云峰等人既然决定了要扞卫中国这片土地,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根据历史记载,第三次大沽口之战中,英法联军的总兵力为2.2万人。其中,英国军队约有1.5万人,法国军队约有7000人,此外还有2500名雇佣兵。
英法联军的舰船数量为173艘,英军共有大小军舰近80艘,法军有大小军舰65艘。
由于第三次大沽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