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是谁,这无疑是一步险棋,也是一步可能撬动辽东战局的棋。
他本能地想去接触,去探听,去施展手腕。若能在父皇总攻辽东城的同时,从内部瓦解高句丽,这将是何等巨大的功绩?
足以向天下,向满朝文武证明他李承乾的能力,绝不仅仅是一个只会守成的监国。
但房玄龄的提醒言犹在耳:“需谨慎处置。”
李世民的密报也尚未回复。
他不能轻举妄动。这种明明看到机会,却因身份、因规矩、因种种牵制而不能立刻抓住的感觉,让他胸口有些发闷。
他起身,在空旷的大殿内缓缓踱步。脚步声在寂静中回荡,更显孤寂。
“殿下,夜深了,是否安歇?”贴身宦官再次轻声询问。
李承乾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
他需要这片刻的独处,需要理清脑海中纷乱的思绪。
他走到巨大的舆图前,手指先是在长安的位置轻轻一点,然后缓缓向东移动,掠过洛阳,滑过广袤的中原,最终停在了一片被标注为“高句丽”的区域。
他的指尖在“辽东城”上重重一按,仿佛能感受到那里即将爆发的血与火。
乙支文德…他脑海中再次浮现这个名字。谍报中对此人的评价是“善守、沉稳、得军心”。
这样一个名将,却注定要成为渊盖苏文权谋下的牺牲品,成为大唐铁蹄下的亡魂。
可惜吗?确实可惜。
但这就是战争,是你死我活的国运之争。
他的手指没有停下,继续向下,掠过鸭绿水,划过泊灼城,最终落在了大海之滨,那片他心向往之的——青州。
青州,与高句丽隔海相望啊!
若他在青州,是否就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辽东的战鼓号角?
是否就能更快地接收到来自海上的信息?
甚至…是否能在未来跨海征战的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就如野草般在他心中疯长。
他猛地攥紧了拳头。不行,必须要去!
青州作为面对高句丽和新罗、百济的前沿重镇,其地位至关重要。
太子巡幸,震慑藩属,视察海防,了解民情,这本身就是监国职责的一部分!
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他瞬间觉得自己的渴望变得正当且必要起来。
但……秋收未完,漕运正忙,高句丽使者有待处置,长安城需他坐镇……
现实的压力如同冰冷的潮水,再次将刚刚燃起的火苗浇灭大半。
他烦躁地回到御案前,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