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唐军大营。
侯君集站在高高的瞭望塔上,远眺高句丽方向。
辽东的寒风依旧凛冽。
他接到程咬金即将东征的消息后,非但没有因为可能被分走功劳而不快,反而露出了老谋深算的笑容。
“程知节去打新罗,好啊!打得越狠,越快,我这边压力就越小,机会就越大!”他对自己副将说道。
他深知,渊盖苏文此刻必然也得知了大唐出兵新罗的消息。那个狡猾的老狐狸,会怎么做?
是趁唐军分兵,冒险出击,寻求决战?还是龟缩不出,加固防线,同时祈祷高挽能多撑一段时间?
侯君集判断,以渊盖苏文的性格,后者可能性更大。
高句丽历经隋唐两代征伐,国力损耗严重,渊盖苏文虽权倾朝野,但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他不敢轻易进行没有把握的决战。
“传令各军,”侯君集下令,“即日起,多派斥候,深入高句丽境内侦查。
同时,前线各部,轮流向前推进,修筑营垒,做出步步紧逼、即将大举进攻的态势!”
他要给渊盖苏文施加巨大的压力,让他不敢分心他顾,更不敢派兵支援高挽。
这就是他的阳谋:你渊盖苏文不是想坐山观虎斗吗?我偏偏不让你安稳!我要让你觉得,我侯君集的主力,随时可能踏平你的防线!
这样一来,既能策应程咬金在新罗的行动,也能为将来真正总攻高句丽创造有利条件。
而在前线的一个唐军堡垒里,薛仁贵正带着他的部下进行着日常的操练。他没有因为不能去新罗而懈怠,反而更加刻苦。
他亲自示范骑射、劈砍、阵型变换,要求极其严格。
他知道,在辽东这片土地上,与高句丽精锐的对决,才是真正检验将领和军队成色的试金石。
渊盖苏文麾下的“铁骑”和“甲士”,绝非先前面对的乌合之众可比。
“都给我打起精神来!”薛仁贵声如洪钟,在校场上回荡,“高句丽的崽子们还在看着呢!想想你们身后的家乡父老,想想陛下的天恩!
我们要用的,是高句丽人的血,染红这辽东的土地,铸就我大唐的万世太平!
更要用的,是那渊盖苏文的头颅,来证明我等男儿的勇武!”
“杀!杀!杀!”士兵们被他激昂的情绪感染,爆发出震天的吼声。
薛仁贵满意地看着麾下儿郎们昂扬的斗志,他抚摸着冰冷的戟杆,望向平壤方向,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渴望与战意。
“渊盖苏文,你的人头,我薛仁贵预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