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
还有复旦经济体制改革课题组的学者、科技大学的理论物理教授和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者。
后面的三个老师,分别由团委宣传组、校学术科协和校外事办三个部门邀请。
但是能不能邀请来,最后具体来讲课的老师是谁,还没有最后敲定。
不过嘛
这些都跟陈露阳没有丝毫关系
他的任务就是邀请张崇善。
只要张崇善同意过来,那就是胜利!
此时北大外语系
高红鸣坐在办公桌前正在发愁。
现在校团委大力部署“科学春天”系列讲座活动,各个系都和校内外单位对接,讲稿初稿、专家名单都陆续交上去了。
但是外语系这里,却迟迟没有回应。
没有办法,
外语系的学科方向,与‘科学春天’的核心精神相距太远。
外语不是工科,不是数理,也不是政策理论类专业。
老师们平时讲的是莎士比亚、福楼拜、狄更斯……
即便有老师愿意讲,讲的也是翻译教学、语言习得、文学背景,并不符合科学的主题。
虽然外语教育也在发展,也有教材、对外交流的成果。
但是讲座面向的是全校听众,不是外语专业内部课,并不适合面对几百人谈改革大势。
而现有的几个适合讲课的人选,这两年都在外事翻译口跑任务,根本抽不出完整时间。
总之,闹心!
就在高红鸣琢磨怎么给校团委答复的时候,
一个年轻老师拿着份批文,风风火火的走进外语系办公室。
“主任,奖励批下来了。”
“给我看看。”
高红鸣猛地坐直,接过批文,快速看了起来。
“全国高等院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好……太好了!”
高红鸣激动的敲着桌子。
今年上半年,经过北大和省大的联合举荐,陈露阳撰写的《英语实用交流手册》作为“跨校协同教学改革试点成果”,被举荐到教育部进行评选。
经过一系列严格到近乎残酷的评选,
终于!
奖励的批文发下来了。
《英语实用交流手册》不仅在全国高等院校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中荣获二等奖,还被列入了高教司的《大学外语教学参考目录》,向全国高校推荐使用,外语电教系统同步收录音频资源。
就连北大出版社也因出版该书的音频版,获得了“优秀出版单位”的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