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了好奇、惊讶,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嫌弃。
下意识地拉远了距离。
江昭阳对此早已麻木,此刻他心中只有一件事:接人!
他来到高铁出口处有些懵圈了。
出口大厅人声鼎沸,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红色的列车信息不断滚动、更新、消失。
一股带着焦躁和期盼的能量在这里涌动着。
广播里的女声用甜美的语调播报到站信息,提醒旅客安全有序出行。
江昭阳站在“出站口a”指示牌的下方,茫然四顾。
信息屏上闪过“gx5204次已到达,请接站的亲友在出口等候”的字样。
他知道,这就是他要等的车。
一股巨大的无力感瞬间攫住了他。
面前是闸口,人潮如同开闸的洪水,汹涌而出,瞬间汇成奔腾的江河。
无数的行李轮子摩擦着光洁的地面,发出咕噜噜的噪音;问候声、谈笑声、催促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
各式各样的面孔——疲惫的、兴奋的、焦急的、麻木的——混杂着五湖四海的方音,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让人眼花缭乱的陌生人海洋。
接谁?专家,教授,具体的模样、特征?
他脑中一片空白。
他像一艘迷航的小舟,被裹挟在这沸腾的陌生浪潮里,完全失去了方向。
汗珠从他沾着泥点的额角渗出,不是热,是急的。
他徒劳地扫视着一张张陌生的面孔,试图从中辨认出哪怕一丝丝目标人物的“官方气场”。
却只看到一张张行色匆匆、与他毫无交集的脸。
这些涌出来的人流中,谁才是自己要接站的人?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人流稍稍稀疏了一点,但出口仍然络绎不绝。
宁凌淇过来了。
最引人注目的是,她高高举起了一块显然早有准备的硬纸板牌子,白纸黑字,用清晰、工整的加粗字体写着:“迎接省环评专家组及省抗战纪念馆王教授一行!”
她的动作干净利落,与周围行人的匆促不同,显出一种沉着冷静的气场。
江昭阳不得不佩服宁凌淇。
这块突如其来的牌子,就像乱流中骤然点亮的一座航标灯,瞬间在汹涌的人潮中辟出了一条无形的通道。
它简单、直接、有效。
江昭阳的心猛地落回肚子里,刚才的焦躁感被一种巨大的惊喜和佩服取代。
他看着宁凌淇清丽而镇定的侧脸,心中感慨万千:这个女人,真是厉害。
她总有出人意料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