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结果,就是在正统五年的对外大战,本该对一切有了解的孙河,反倒是最后才知晓的。
这一战要是没打好,一切都还好说。
可偏偏这仗打的很好,差距就出现了。
选择向皇权靠拢的那批勋贵,不仅手里掌握的权势没减少,甚至还在麾下增加了不少兵马。
不止是这样。
凭借着对北虏的一战,一批忠于皇权的中青派、少壮派,被楚凌安插到中枢及北疆所辖军队,并凭所立战功,所得赏赐,迅速在军中站稳了脚跟。
这就是选择的意义。
针对于军队这块儿,楚凌从来没有讲过什么,一切都看底下的人选择,只要他们的选择,跟军改的大方向一致,那么他们就能得到对应的获益。
楚凌为什么要明确对外征伐的战略?
因为这是最快,也最精准的洗牌方式。
行就是行。
不行就是不行。
在不断对外征伐的大势下,其中的佼佼者,潜力者会从中脱颖而出,而在不断获胜下,大虞会得到更广袤的疆域,武将及将士得到对应的赏赐,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一旦这股势头形成,则衔接着楚凌的军改,就能在一次次的战后总结下推动。
这是抓住大多数的思潮。
想要获胜,想要授赏,想要敕封,那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跟随天子所指方向前行,不然这一切都跟你毫无关系。
楚凌是用最实际的利益,来吸引着军中的主流群体。
当大虞对外扩张,达到了一定的境遇,则大虞境内的军队,也将完成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
到那个时候,楚凌就实现了对军权的绝对掌控。
有了这个不断对外扩张,增强掌控的过程,与之相对的,就是针对大虞本土的种种改革加持。
这就是楚凌的总体战略。
内外兼济!!
“征北将军府所辖诸军各部,空缺的新卒员额,大体都已招募到了。”楚凌撩了撩袍袖,看向孙河说道。
“接下来对李鹰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新卒的操练,这期间,肯定是需要大量钱粮及军需的。”
“这一块儿的协调,大都督府要出面解决好。这件事就由卿来主抓,有任何问题或状况,卿要及时向御前禀明。”
“臣遵旨!!”
孙河没有犹豫,当即作揖拜道。
对孙河的考验,就在这悄无声息下开始了。
这件事,办的好与坏,就看孙河的选择了。
就像在北内外防线的筹设,楚凌将李鹰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