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空虚,正是大气下陷之征。"他取来银针,在百会、气海、关元行补法,艾条悬灸神阙穴。
"不用汤药吗?"王主任看着艾烟缭绕的病房。
"急则治标,先以针灸升提气机。"岐大夫手法如飞,"待他能吞咽,再服参柴汤。"
半小时后,患者喉间发出咯咯声,眼角沁出泪水。岐大夫见状大喜:"快煎药!人参30g切片,柴胡6g后下,武火急煎15分钟。"
第一剂药灌下,患者指尖微微回暖;第二剂服完,竟能睁开眼睛,微弱道:"渴..."
王主任看着监护仪上逐渐平稳的呼吸频率,惊叹:"太神奇了!这两味药究竟什么道理?"
岐大夫解释:"人参大补元气,《神农本草经》言其'补五脏,安精神';柴胡轻清升散,《本草纲目》称其'去肠胃中结气,推陈致新'。二药合用,一补一升,正合张锡纯'升陷汤'之旨,犹如给下陷的大气安上'千斤顶'。"
四、对比思辨:滋阴与升阳的生死抉择
次日查房,患者已能进食米汤。岐大夫指着病历对实习生们说:"若误判为阴虚,用熟地、阿胶滋阴,会如何?"
"滋阴药黏腻碍气,会加重气机下陷!"阿远抢答。
"正是。"岐大夫翻开《温病条辨》,"吴鞠通治阴虚用增液汤,但必有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燥象'。此患者舌干无苔却面色苍白、肢冷脉微,乃'假燥真虚',正如《内经》'至虚有盛候'之谓。"
患者妻子捧着保温杯进来:"岐大夫,他说嘴里没味,能喝蜂蜜水吗?"
岐大夫摇头:"蜂蜜甘润,此时大气未复,恐助湿困脾。暂以小米油养胃,《脾胃论》说'谷气升则元气充',待气机调畅,方可进补。"
一周后患者康复出院,抱着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请教:"岐大夫,为什么西医查不出问题,中医却能救命?"
岐大夫轻拍书脊:"中医诊病,如侦探破案,不看表面'证据',却寻内在'逻辑'。你这病,表面是昏迷,本质是大气'失职'。就像大厦电梯故障,不能只修按钮,要查电机是否断电啊。"
五、岐黄夜话:被重新发现的生命之火
月上中天,岐仁堂传来师徒对话。阿远望着案头的人参、柴胡,若有所思:"师父,张锡纯为什么说大气'与元气有别'?"
岐大夫往香炉添了块沉香:"元气藏于肾,是生命的火种;大气积于胸,是火种的鼓风机。前者主'藏',后者主'用'。你看这患者,元气未竭,但大气下陷导致'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