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132章 暑夜地浆解烦疴

第132章 暑夜地浆解烦疴(2 / 2)

很严重的病吗?要不要去医院挂水?”

岐大夫摆摆手,语气平和:“此霍乱非彼霍乱,非时疫之霍乱,乃《伤寒论》中所言‘霍乱者,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的‘挥霍撩乱’之意。指的是胃肠气机紊乱,清浊相干,上吐下泻,猝然发作。你父亲的情况,是暑热当令,又过食生冷油腻,脾胃受伤,湿热内生,加上酒肉助湿,冰乳伤脾,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而吐泻交作。”

他走到药柜前,手指拂过刻着药材名称的小抽屉:“《脾胃论》云:‘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夏月暑热蒸腾,人体阳气浮于外,脾胃之阳本就易虚,此时若贪凉饮冷,犹如以冰覆火,脾胃阳气被遏,运化失常,水谷不化精微,反成湿浊,与暑热相搏,就会酿成此症。”

第二章:地浆水的至阴之道

“那该怎么治呢?”老人的老伴儿急切地问,“在家熬了点生姜红枣水,喝下去就吐出来了,根本存不住。”

“急则治其标,当务之急是止吐止泻,恢复中焦气机。”岐大夫转身对药童说,“先取桂苓白术散三钱,用半碗新汲的井水温化,让老先生先服下。”

药童应声而去,很快端来一个白瓷碗,碗中是浅棕色的药粉,用井水冲开后,散发出淡淡的桂香和草木气息。老人勉强喝了半碗,起初眉头紧锁,生怕再吐出来,但片刻之后,腹中翻搅的感觉竟真的减轻了些。

“这药……喝下去怎么觉得胃里凉丝丝的,却又不难受?”老人有些惊奇。

“桂苓白术散乃从五苓散化裁而来,方中茯苓、白术健脾燥湿,官桂温通阳气,泽泻利水渗湿,更配石膏、滑石、寒水石清热解暑。”岐大夫解释道,“此方药虽寒温并用,却旨在调和脾胃升降。你过食生冷,体内既有寒湿凝滞,又因暑热内伏,形成‘上热下寒、虚实夹杂’之象,故用石膏、滑石清解暑热,以桂、术温化寒湿,茯苓、泽泻分利二便,使湿热从小便而去,吐泻自止。”

说话间,岐大夫已起身走向诊所后院:“光服药还不够,需得用一味‘至阴之水’来清泻暑热,安定神志。小林,你去后院墙角,找那处终日不见阳光的地方,挖一个二尺深的土坑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