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晓雯进来时,一直低着头揪着书包带。她额角和下巴上的红疙瘩此起彼伏,有的顶着白尖,有的泛着紫印,连鼻梁上都零星布着几颗。"岐爷爷,我这脸......同学都叫我'草莓姑娘'。"小姑娘声音发颤,眼圈有点红。
岐大夫先问了饮食:"是不是常吃麻辣烫、炸串?晚上几点睡?"晓雯脸更红了:"复习到十一点多,饿了就泡包辣方便面......"再看舌苔,黄腻腻的,脉象弦滑。
"《素问》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岐大夫指着窗外的雨檐沟,"您看这沟要是堵了,雨水就会漫出来。您三焦水道被痰热堵住了,郁热上蒸到面部皮毛,就成了这些面疱。手足少阳经都循行于头面,手少阳三焦经'出耳上角,屈下颊至(出页)',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下耳后',这两条经气一郁,就像下水道反味儿,全涌到脸上了。"
晓雯睁大眼睛:"那为什么别人吃辣没事?"岐大夫取了柴胡、黄芩,又加了连翘、蒲公英:"人和人不一样,您这体质偏少阳郁热,又兼脾湿。就像柴火堆本来就干,再浇上辣油,火就着得更旺。柴胡、黄芩清少阳郁热,连翘、蒲公英是'疮家圣药',能解毒散结;我再给您加些茯苓、白术,把脾湿去掉,就像给柴火堆泼点水,不让它烧得太猛。"
说到这里,他特意加了桂枝和干姜,量却不多:"别瞧这两味药温性,在这里是'火郁发之'的道理。就像锅里水烧得太开,掀一下锅盖泄泄气,桂枝、干姜能微微振奋阳气,帮助三焦把郁热透发出来,比单纯用凉药效果更好。这其实是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变方,《伤寒论》里治'往来寒热心烦',用到脸上就是治'郁热上冲'。"
包药时,岐大夫又叮嘱:"回去用温水洗脸,别挤痘痘。饮食要清淡,晚上十点前睡,三焦经在亥时(21-23点)当令,这时不睡,就像工厂该下班了还逼着干活,容易出乱子。"晓雯走时,岐大夫望着她的背影对徒弟说:"你看她舌边有齿痕,是脾虚湿盛,兼少阳郁热,这就是陈慎吾先生说的'脾寒胆热',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化裁,比单纯清热更周全。"
三、王先生的"怪尿壶"
西装男王先生把尿壶往桌上一放,脸涨得通红:"岐大夫,我这小便......您瞧瞧颜色。"那尿色深黄如茶,上面还飘着层油花似的泡沫。"还有心口这儿,"他指着右肋下,"前阵子喝酒喝多了,现在一吃油腻就胀痛,晚上睡觉只有半边身子出汗,头顶直冒热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