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懂非懂:“岐大夫,您说的‘土’是脾胃,‘木’是肝?可为啥脾虚了肝就会旺呢?”
“问得好。”岐大夫笑了笑,从书架上取下一本线装书,翻到《黄帝内经》的一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木得土而达’,土是木的根本。脾胃就像大地,肝好比树木,大地肥沃,树木才能长得端正;要是大地贫瘠,树木就会拼命往别处扎根,反而长得歪歪扭扭,还容易招风。孩子平时挑食,伤了脾胃,气血生化不足,肝木就失去了制约,变得亢盛,风动痰生,上扰清窍,眼睛就受影响了。你看他还有头晕、大便溏薄,都是脾虚生湿、肝风内动的表现。”
他指着小宝眼下的暗斑:“这叫‘目下青’,《金匮要略》里提过,‘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中寒,其人下利,以胃中虚冷,故也。’脾胃虚寒,水湿不化,就会在脸上显出来,尤其是眼下,属脾所主的部位。肝风夹着痰湿上犯,眼睛就像被一团云雾蒙住,看东西自然模糊,位置也跑偏了。”
小宝在一旁抠着衣角,忽然小声说:“爷爷,我看东西有时候两个影,头晕晕的,像坐秋千。”
“听见没?”岐大夫对妇人说,“这就是风痰上扰清窍了。《内经》讲‘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晕目眩,跟肝风内动脱不了干系。脾是生痰之源,肝风一动,就把痰湿卷上去了,堵在眼睛周围的经络里,经络不通,气血不畅,眼睛就‘不听话’了。”
妇人恍然大悟:“难怪去那些机构按穴位、做手法没用,原来没治到根子上。他们总说孩子是‘眼肌松弛’,要练肌肉,可越练越糟……”
“外治法不是不行,”岐大夫摇摇头,“但得辨证施治。如果是单纯的经络阻滞,疏通经络有用;但小宝这病,根本在脾虚肝亢,风痰内蕴,就像房子地基歪了,光修房顶没用。必须从里头调,健脾平肝,息风化痰,把地基打牢,风邪痰浊清掉,眼睛才能归正。”
第二章:虫蚁搜风与四君扶土
“那该怎么治呢,岐大夫?”妇人急切地问。
岐大夫走到药柜前,拿起毛笔,在宣纸上写下处方。他边写边解释:“我给开个方子,分两步走:先息风化痰,平肝止痉;再健脾益气,固本培元。你看这几味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