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161章 一捧百合解烦蒸

第161章 一捧百合解烦蒸(2 / 2)

摇摇头,指着图中“百脉一宗,悉致其病”的字句,“这‘百合’二字,不是指药材,而是说人体百脉如同枝叶同出一宗,当阴液耗伤,虚热内生,百脉失和,就会出现这种‘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如寒无寒,如热无热’的怪症。你母亲后背发热,看似实热,实则是阴虚生内热;傍晚属阴,阴不制阳,所以发热定时而作;口苦、尿赤、脉数,都是虚热内扰的征象。”

他顿了顿,继续分析:“之前用了温阳药无效,反致加重,正是因为没有辨清虚实。虚阳外越与阴虚内热,看似都有发热,病机却天差地别。前者是肾阳不足,虚阳浮越,需用附子、肉桂引火归元;后者是心肺阴虚,虚热上扰,当以滋阴清热为要。你母亲舌瘦少津,脉浮大而数,显然是阴液亏耗在先,虚热内生在后。”

第二章:古籍里的千年验方

张大姐听得似懂非懂,搓着手问:“那该用啥药呢?您快给开个方子吧。”

岐大夫起身走到药柜前,手指拂过刻着药名的楠木抽屉:“《金匮要略》里治百合病,有个经典方叫‘百合地黄汤’。百合清润肺心,生地滋补肾阴,两味药合用,既能清透虚热,又能滋养阴液,正是对证之方。”

他一边说,一边称量药材:“百合味甘性平,《神农本草经》说它‘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这里的‘补中益气’,并非人参黄芪那种温补,而是指清除虚热后,脾胃得以安和。它既能润肺止咳,又能通利小便,使虚热从小便而去。生地呢,《本经》言其‘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善能滋阴凉血,养血润燥,与百合配伍,一上一下,清滋并用。”

“就两味药?”张大姐有些惊讶,“之前吃的方子十几味药都不管用,这两味能行吗?”

“中医用药,贵在对证,不在药味多寡。”岐大夫将称好的百合和生地包进桑皮纸,“你母亲的病,病在百脉失和,阴虚内热,恰如旱田龟裂,只需要甘霖滋润,无需杂肥堆砌。这百合地黄汤看似简单,却是仲景先师留下的千年验方,专克这种‘百脉一宗’的虚热之证。”

他又叮嘱道:“回去后用泉水煎药,先煮百合,再入生地,煎好后温服。头一剂先喝半碗,观察反应。这药性偏凉润,若脾胃虚弱者,可少加几片生姜调和。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腥发之物,保持心情舒畅,不可忧思过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