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综影视:我栖春山 > 番外 太平令(17)

番外 太平令(17)(1 / 6)

沉默在蔓延。

撇开暂不知情的孝公与商君,之后的诸位秦王和他们的相卡大眼瞪小眼,陷入了沉默。

尴尬吗?

好像是有那么一点点。

在最君臣相得的时候知道了他们的结局是be,是个人都尴尬,但缓过劲儿,其实也还好。

就拿张仪本人来说吧。

难道他入秦之前,不知道商鞅的下场是什么?还是他能确保自己定然不会重蹈他的覆辙?

他是人,又不是神。

只是,能在风起云涌的朝堂之上做到一国之相的位置的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比起碌碌无为的一生和安定的晚年,他们当然更愿意在盛年时意气风发地辅佐认定的君王以天下为棋子、成就一番大事业。

天下熙攘,利来利往。

在波诡云谲的朝堂上混,能全身而退自然最好,一不小心遭遇了“一代秦王一代相”的剧情杀,那也没办法。

就是吧……

君上啊,咱们这关系也不说什么虚的,就开诚布公地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罢相收权也就算了,没让我跟商君似的也得了个车裂的结局吧?

(小心翼翼.jpg)

诸秦君:“……”

这厢诸位秦君们如何安慰自家心腹爱臣暂且不提,那边的文武重臣们面面相觑,又抬头去看始皇陛下的神色。

咳,那什么,吕不韦……

当年的始皇陛下和吕不韦的“分手”其实也不是十分和平,只勉强保持明面上的体面罢了。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徒处蜀!”

而后吕不韦饮鸩自尽。

当然,并不是说始皇陛下在吕不韦之事上处理不妥当,按当时的具体情况来看,吕不韦的死可太正常不过了。

一个在始皇年少时把持朝政多年的相邦,还跟嫪毐之乱有所牵扯,始皇只是罢其相位、令其归洛阳封地颐养天年,已经是宽宥至极。

按正确的做法,吕不韦应当闭门谢客、夹起尾巴低调做人。

但他偏不。

各国的宾客使者在他府上络绎不绝,这是想干什么啊?

不管吕不韦本人有没有背叛秦国的想法,换谁在秦王的位置上,都不会继续放任,因为这是对秦国的不负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