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太油滑了,咋说咋有理。”玉玲一副懒得搭理的样子。
周建平趁机将玉玲压在身下,“别说了,我又想要你。”
“孩子该醒了,晚上再说。”
早饭后,周建平把一盒点心和一箱特意从城里购买的礼品挂在车把上,玉玲抱着孩子坐在后面,他骑着玉玲从娘家带来那辆“永久牌”自行车,往岳父岳母家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吴桂香正在院子里侍弄花草,抬头看见玉玲一家人进了院子,她异常惊喜,“老常,快出来看看,这是谁来了!”
“妈,你好吗?”还没停稳自行车,周建平赶忙问道。
听见院子里的说话声,玉玲的父亲常文新从屋里出来,“建平玉玲,你们稀客,快进屋里坐。毛毛也来了,让姥爷抱抱。”
“爸,你怎么样?身体还好吧?”周建平问道。
“好着呢。建平,今天不是年节,你怎么有空回家了?”常文新关切地问。
“现在厂里很正规,我聘请了专业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就用不着像以前那样啥事都管了,相对来说我也不像以前那么忙,隔段时间可以回家待几天,利用这个机会,我跟玉玲来看看你们二位老人。”
“好,快坐下。听说你厂里有好几百职工,那可不是小厂了。”
“才七百来人,也不算大,你看那些国营企业,动不动几千上万人,那才叫大企业呢。”
吴桂香带着外孙子毛毛玩耍,常玉玲帮着沏了茶,就到院子里陪妈妈说话了。
“建平,你别看那个,企业大小都得讲效益,如果没有效益,再大的企业也是空架子,说不定哪天就关门倒闭了。”常文新就是一家大型企业的退休职工,他早就知道企业内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呀,没有效益,连职工工资都发不出来,再大也只是名声在外。”
“建平,除了忙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你可能也没有时间关注国家时政吧?”常文新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早年在部队服役的经历,让他养成了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即使退休在家,还自费定了一份报纸,而且每天必听广播新闻。
“本来我对这方面很感兴趣,就像你说的那样,整天忙里忙外,有时一连几天忙得看报纸的时间都没有,怎么,国家又有什么新政策了?”周建平道。
“从新闻上暂时还没看到出现什么明确的新政策,但是南方一些省份的实际行动,好像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头,高层对地方的一些探索性做法好像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