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赵掌柜可不是一般人,不但继承了他父亲的好手艺,还做得一手好纸活。
毫不夸张的说,这可是祖传的手艺,毕竟从他曾祖父那辈起,家中就开始做棺材生意了。
只不过,他的手艺更胜一筹,头脑也比祖辈灵活,顺带还做起了纸扎生意,如此一来,生意越做越好,十里八村,谁家死人,皆来他这里订棺材,另外一家的生意,却是寥寥无几。
主要是他“心灵手巧”,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人,可以应买家所有要求,做出各种各样的纸活,且活灵活现。价格也不高。
用他的话说,赚的毕竟是死人钱,不能太狠了,有损阴德,而且从不偷工减料,做的寿材十分厚重。
赵掌柜摇了摇头,“陈掌柜,此言差矣,我那毕竟是棺材铺,哪有那么多生老病死,不像你做吃食生意,人只要活着,就离不开吃喝拉撒,每天都有需求,自是赚得盆满钵满……”
“赵掌柜,你就不要打趣陈某人了,我这铺子,生意最好时,一天也不过二三两的进账,哪里能赚的盆满钵满,我你说的那是酒楼,人家一天赚的零头,怕是都抵得上我几个月的进账了,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陈家旺听一些常客们提过,镇上那几家酒楼,一天的收入就有几百两,若是遇到贵人,上千两也是有的。想想都羡慕。
也不知何时,他们家的铺子也能那般赚钱,若是有朝一日,得以实现,只怕做梦都会笑醒。
“知足常乐,你这铺子虽无法同几家酒楼相提并论,可在同行业中,那也算是佼佼者,这才开张多久啊!就已将那些老铺子给比了下去。”
这些年,赵掌柜虽然赚了不少钱,但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相当低调,他打心眼里佩服陈家旺这种白手起家之人。
至于为何如此了解,那还得益于,小夫妻俩在集市摆摊时,他就时常光顾,自然知晓两人是竹溪村之人。
毕竟芙蓉镇距离竹溪村并不算远,有不少人在此摆摊做买卖,想要打听一个人,还不简单。
陈家旺呵呵一笑,“赵掌柜谬赞了,不过,您说的对,确实应该知足,毕竟刚开始摆摊时,每个集也不过赚百八十文。”
听完这番话,他突然觉得人家说的不无道理,人啊!还真是永远不懂得知足。
想当初赚几百文时,不是还开心的不行吗?如今的欲望却是越来越大,恨不得日进斗金。
“买卖都是一点点起来的,我相信,凭借陈掌柜的头脑,绝不会止步于此,说不得将来还会把买卖做去县城,乃至府城呢!我这就不成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