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柱香的功夫,整段粮道的守军都能做好迎战准备。
“有这铁壁护着粮道,皇太极想断我后路,难了!”
粮道稳固后,熊廷弼便带着亲卫,往开原城外的镇北堡去。
那里是大明与内喀尔喀五部的交界地,他要去见五部的首领,敲定借兵之事。
三日后。
镇北堡外的草原上,搭起了一座巨大的帐篷,内喀尔喀五部的首领们骑着马,带着亲卫候在帐篷外,为首的便是炒花台吉。
很快。
熊廷弼就来了。
他仪仗的架势极大。
前面是两百名披甲骑兵,中间是扛着“经略辽东”大旗的亲兵,后面跟着抬着岁赏文书的小吏。
见熊廷弼的仪仗过来,首领们纷纷下马。
“我等,拜见经略公。”
熊廷弼面无表情,摆了摆手,说道:“都进来议事罢!”
进了帐篷,熊廷弼坐在主位上,开门见山:
“本经略今日来,是想请五部助大明剿灭建奴。
事成之后,大明岁赏给五部再加三成,还在开原城外增设三处互市,你们的马匹、皮毛,都能换成粮食、铁器,价钱比卖给建奴高三成。
并且,你部战死,抚恤有五两银子。”
说着,他让亲兵把岁赏文书和互市章程递过去。
首领们传看文书,脸上渐渐露出喜色。
而在这些首领当中,唯有一个人眉头紧皱。
那便是炒花。
炒花想独善其身,既不想得罪大明,也不想惹恼皇太极。
因此,即便明军的条件再好,他也不愿意掺和战事。
前面掺和建奴与明军的察哈尔部,已经四分五裂了,他可不想让内喀尔喀五部也步了察哈尔部的后尘。
可没等炒花开口,其他四部的首领已先动了心。
“三成岁赏可不是小数!”
“互市一开,咱们部落的人就不用再挨饿了!”
“这是好事啊!”
“而且,建奴如同待宰的羔羊,此番随军出征,还有好处,还有抚恤,为何不出兵?”
首领们七嘴八舌地应和着,炒花看着身边人的态度,又瞥了眼帐篷外明军骑兵的甲胄反光。
如今明军兵锋正盛,若是拒绝,恐怕连独善其身的机会都没有。
沉默片刻,炒花终于起身,对着熊廷弼躬身道:
“经略公,内喀尔喀五部愿意出兵一万,助大明剿灭建奴!”
看着炒花臣服的模样,熊廷弼嘴角勾起一抹浅笑,心里的一块石头彻底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