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 第26章 孙秀才邀请

第26章 孙秀才邀请(4 / 4)

亢地迎视着他,竟让见惯了富家子弟骄矜之态的孙夫子也生不出厌烦之心。

“既习举业,《论语》《大学》乃根基。”

孙秀才端坐回廊小案后,随手拈起一枚玉竹镇纸,语带机锋。

“《论语·为政》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何解?此罔、殆二字,当置于举业之中,又当如何避之?”

王明远略一沉吟,声音清朗:

“回山长,罔者,迷惘而无所得;殆者,空疏而近危殆。

于科举而言,若只死记硬背经传章句,不深思其义理贯通、时务印证,则如入宝山空手归,临场遇变题必罔然失措,此谓学而不思之害。

若只空谈性理,妄发议论,不扎根基业,不熟制艺格式,则如沙上筑塔,文章必浮泛空洞,易被黜落,此谓思而不学之危。

避之之道,当以经义为骨,时务为肉,思学并重,骨肉匀停,方得文章之体。”

孙秀才眉梢微挑,未置可否,又抛一问:

“《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然则‘明德’与‘亲民’,孰先孰后?何以贯之?”

“德为本,民为用,止善为归。”

王明远答得从容,

“‘明德’乃修身内省之功,如活水之源;‘亲民’乃推己及人、经世致用之效,如江河之行。

无源则流竭,无流则源腐。二者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贯之者,惟‘诚意正心’四字。

意诚则德明,心正则-民亲,终归于‘止于至善’之境。此亦如朱子所训,‘格物致知’为始,‘治国平天下’为终,其间脉络,皆在‘修身’一环承转。”

孙秀才听罢,抚须良久,眼底那丝轻慢终是褪去,化作一声喟叹:

“文启兄,好眼力!此子根基之厚,析理之明,已非寻常蒙童可比。更难得心性沉静,言必有据。依老夫看,”

他转向赵文启,语气诚挚了几分,“明年县试,大可下场一试锋芒了!”

赵夫子脸上并无得色,只微微颔首:“伯安兄慧鉴。明远学问确已粗通,正欲让他早入科场,如新铁淬火,于挫磨中见其脆性,于败绩中知其不足。不期少年得意,但求百炼成铁。”

希望各位读者大大们能多多评论,多多追更,小子王明远在此感激不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