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真心喜爱,回购者亦不在少数。
这日午后,阳光正好,铺子里客人不算太多。
李茂正坐在柜台后,埋首于一本厚厚的崭新账簿,一手拨拉着算盘,一手执笔,认真地记录着今日的进出项,张文涛则在后面小库房里清点存货。
就在这时,铺子门口的光线微微一暗,一个身影缓步走了进来。
来人是一位老者,身着一身深青色的杭绸直裰,须发皆白,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容清癯,但一双眼睛却丝毫不显浑浊,反而沉静淡泊,仿佛能洞悉人心。
他步履沉稳,气度斐然,虽无随从仆役相伴,但自有一股久居人上、不怒自威的气度,一看便知绝非寻常百姓,更像是某位退隐林下的高官或学问深厚的鸿儒。
他进店后,目光并未立刻投向柜台后的茶砖,反而先是略带好奇地扫视了一圈这间不算太大却收拾得干净利落的铺面,最后才落在那标着“沧海茯韵”字样的茶砖上,微微颔首,似是自语:“‘沧海茯韵’,这便是近日城中传唱的那曲《沧海一声笑》所配之茶?倒是有些意思。”
这位老者,正是如今岳麓书院众学子翘首以盼、心中分量极重的当朝太子太傅、致仕文渊阁大学士——周时雍周老大人。
他近日方才悄无声息地抵达湘江府,暂居于离此不远的一处幽静别院。
今日得闲出来走走,听闻这“沧海茯韵茶”的名声以及那首传遍街巷的豪迈曲子,一时兴起,便信步走了过来。
店伙计赶忙上前招呼,周老太傅随意指了一款上等茯茶,让伙计包上一小块,并未多言,打算买完便走。
他并非没听过茯茶,只是以往总觉得此乃西北边陲粗犷之物,更偏爱江南绿茶的清雅韵致。
伙计手脚麻利地包好茶,周老太傅付了钱,正要转身离去,目光却无意间扫过了柜台后正在埋头书写的李茂。
确切地说,是被李茂手下那本账簿吸引住了。
起初只是随意一瞥,但很快,周老太傅的目光就凝住了,脚步也停了下来。他微微眯起眼,仔细看着李茂的记账方式,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和探究。
只见那账簿格式与他平日所见截然不同。
寻常店铺乃至衙门多用“单式记账法”,也就是简单的流水账,只记“收了多少”、“支了多少”,杂乱无章。一旦账目多了、久了,或是有一笔漏记、错记,查起来简直是大海捞针,糊涂账一本。
但李茂此刻所用的法子,却明显不同。
账簿页面划分清晰,每笔账目都分列“借方”、“贷方”,对应关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