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左右,即便是文艺片,也总该到了第一个小转折的桥段。
这种在悲剧结局之前的不顺遂铺垫,就从青年男女的一次小误会开始了——
在县里学习时,静秋听到班里有家庭条件不错的同学提到,老三已经有了结婚对象。
她并不知道这是老三用以阻却其他女孩的借口,这一瞬间如坠冰窟,这对她来说是太过严重的背叛。
就像父亲被他的学生举报。
再见到老三时,无辜的大男孩只能默默接受女孩的毒舌。
他送来颜料,静秋只淡淡地拒绝:“我自问已经画得很好了,以后也不再需要,你请回。”
“那你把冰糖带回去,对缓解你妈妈的疼痛好。”
已经拒绝了多般好意的静秋终于落泪了,即便再不想在他面前“低声下气”,她也不忍心看着母亲在痛苦中煎熬。
这一刻的她,只觉得这世道真的能剜掉人心。
刘伊妃饰演的静秋几乎心碎,但素来的自尊却叫她根本不会开口去验证那事的真伪。
这个时代的人,哪里有许多多余的心思来考虑这些纯粹的情爱。
她最终还是抵不住对母亲的心疼,默默地接过冰糖,又赌咒发愿:“这个月我多做些信封,下个月就能还给你。”
“我在野外工作工资高,平时也不花钱,你别在乎。”
女孩依旧毒舌:“是,我爸爸又不是高干,我是在乎的。”
“在乎那你就加上利息,等你工作以后。”
静秋嗤笑:“我这种人能有什么工作啊?我会托人把钱带给你的,反正我要走了,以后别来往了。”
老三脸上的笑容稍减,看着静秋就这么坐着牛车离开。
青年男女间总是有些无法言说的误会和挫折,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小小伤痛,许多年后,依旧记忆犹新。
除非已经无法再回忆。
这阵子的老三和静秋都有些煎熬,后者这一趟再回家,母亲溪美娟看着她只是暗暗叹气,似乎已经知道了什么。
直到有一天常芳来看她,两女相见自然高兴,静秋带着她在城里闲逛,左看右看只在一个冰棍摊前驻足。
两人找了台阶吃冰棍,还互相尝对方的,关系非常亲密。
常芳思索片刻,从包里掏出了一个用手帕做成的包裹,里面有一百块钱。
“这是做什么?”
“给你的,村里给你凑的,你妈妈病重。”
静秋脸色蓦然阴沉起来:“叫孙建新不要再这样做,我不是这么没有廉耻的女孩子。”
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