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势也有很多,比如制作周期长,在高帧数相机下的瑕疵会比较多,即使是当今世界最好的特效技术也不能免俗。
第二种是cg加模型的搭配,优势就是比纯cg更加真实,但搭建模型的成本较高。
为影片质量考虑,路老板最终选择了这个方案。
在《大地震》中,除了70年代塘山的几条主要街道场景需要复原外,在塘山实地还有一个影视基地。
cg之外的大型模型场景需要在彼处完成。
今天三人看的主要是小型模型的前期赶工情况。
北影厂摄影棚里,补天映画的谢宁亲自领着他们参观。
“现在主要赶工的就是两个场景,路导要求我们必须要在剧本完成之前就做出来。”
“一个是大地震之前整个塘山的街景和全貌,另外一个就是震后的场景。”
“因为这两个场景跟剧本关系不大,无论怎么写都是这个样子,所以可以先动工。”
谢宁扶了扶眼镜:“三位领导这边走。”
韩山平有些瞠目结舌地看着补天映画的国际化团队在做一个微缩模型,大概15米x15米左右,细节处精雕细琢,非常逼真。
工作人员在拿着细末颜料枪小心地喷漆做旧,然后交给下一个彩绘师进行细节修补,最后交给杂工安装。
工序少的七八道,多的十几道。
400平见方的摄影棚工作间叮里咣当都是埋头作业的特效人员,看起来非常专业。
姚建国都在心里默默赞叹。
近两年从《异域》开始,国内的大片无论是陈开歌的还是徐可、华艺的,即使关系不大好的也得捏着鼻子来找补天映画做特效。
性价比高啊!
同样的水平在国外收费要贵不止一倍,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
韩山平则拿这支团队和中影的华龙数字对比,差距已经有如天堑了。
电影艺术的探索暂且不论,能把补天映画这样一个人力资源密集的企业顺利运营起来,没有路宽这样的掌舵者还真是做不到。
要慧眼识人,要狠心投入,要不断地喂项目养技工。
谢宁指着模型介绍:“暂时我们把模型高度做到了两米左右,这样大摇臂升到大概这个角度。”
他走到模型边上比划示意了一番:“到这个角度,就可以看到屏幕视野里等比例大概五六公里的细节。”
“我们把这部分细节做深做透,再远一些的就通过电脑合成,也就无伤大雅了。”
这就是cg和模型的混搭使用,在真实性和画面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