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竭尽所能,按照一元仙长的要求善待百姓,造福百姓!”
两人聊天时,原兵部尚书郭元振奉旨出京,赴辽东担任安东都护府大总管……郭元振擅长处理边患关系,正好让他去压制平衡契丹人和高句丽人。
至于兵部尚书,李隆基任命了张说担任,并着手进行兵制改革。
府兵制已经岌岌可危,后继无力,得想办法换成别的兵制。
募兵制容易形成藩镇,李隆基打算再换一种,却迟迟琢磨不出来,干脆换上道袍,乘坐马车来到一元观,打算趁着午饭时间,向公孙大娘和李白请教一番。
胡紫阳和司马承桢回到一元观时,正好赶上李隆基来蹭饭,双方打个照面后,都大吃一惊。
李隆基吃惊的是国师居然不声不响摸进了长安城,而司马承桢则感叹,连当朝陛下都是一元观的忠实信徒,实在太让人惊讶了。
双方见礼后,一起走进一元观吃午饭。
今天的午饭是肉丁炸酱面,面是李成义家的厨子擀好送过来,公孙大娘用太阳灶煮的。
这种新奇的煮面方式,让所有人都惊叹连连。
李隆基像个孩子一样围着太阳灶左看右看:
“此物的发热原理,是否跟太阳能发电板一样,都是靠收集阳光中的能量?”
公孙大娘觉得太阳灶太刺眼,戴上墨镜说道:
“是一样的,以后我可以求仙长批发一些,给军中的将士们使用。”
面煮好,先用冷水过一遍,然后浇上肉丁酱汁,再夹一筷子黄瓜丝,搅拌均匀后来一大口,李隆基觉得比御膳还美味。
一碗面下肚,李隆基冲公孙大娘问道:
“姨奶啊,你和舅爷在混元宫呆了那么久,仙长对军队改制是什么看法?”
李白说道:
“军人职业化,要有完善的升迁制度,有强大的后勤保障,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福利保障,让他们知道,就算战死,朝廷也能善待他们的家人。”
公孙大娘接着说道:
“最好建立一座军校,让中高级军官都有来长安面圣进修的机会,在军中开展忠君爱国教育课程,增加参谋岗位,各级参谋垂直管理……后面的没记住,下次我把那些内容打印下来,你看着办吧,反正是你奶奶总结的,要是觉得不好,你可以提出来,媚娘姐姐从善如流,肯定不会怪罪你的。”
这话一下子让李隆基想起了在别院关押的那十年,赶紧说道:
“既然是奶奶亲自撰写,必然是极好的,近日我偶然翻出了高句丽的国玺,下次还请石榴仙子帮忙捎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