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吕尧是非常喜欢也非常支持的。
无人机本身的造价不算贵,技术含量和高精密性也一般,往往是挂载在上面的模块化摄像头甚至要比无人机本身的造价还贵。
但王玉树之前搞出来的模块化摄像组就很好,必要的时候完全可以把摄像组模块拆下来,换上相对廉价的摄像头,然后挂上些其他的东西,配合算法操控,那就攒劲多。
幻械科技那边传来的好消息很多,但跟吕尧接下来收到的消息相比,幻械科技那边的技术突破就很一般了。
因为——
微光国际那边传来消息,他们已经成功攻克了14nm的芯片制程了,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他们就能完成14nm级芯片的量产了。
这个消息的威力实在是太劲爆了,犹如深水炸弹一般,当这个消息通过极其隐秘的渠道,通过人与人的传播,送到吕尧手里的时候,吕尧愣是被这个消息震得好半天都没缓过劲来。
如果吕尧没记错的话,目前国内大部分的芯片厂商,技术都还集中在40或者32nm这个级别,只能为一些相对低端的产品生产芯片。
哪怕是国芯集团,目前主要能量产的芯片,也是32nm这个级别的,28nm还在研发生产阶段,无法做到量产。
但梁伯嵩博士加入微光国际后,仅仅用了十个多月的时间,竟然就帮助微光国际,从之前的45nm级芯片制程,将其直接提升到了14nm级……
这中间的跨度,有40,32,28,16四个跨度!
要是让外界知道了,怕不是脑壳都能吓飞起来!
即便是吕尧有着留学未来的经验,在知道这个消息后也是被震得头皮发麻。
现在可是2016年啊!
14nm的制程技术是去年的时候才开始普及的,下一代7nm级的芯片要等到三四年后的2019年,率先由积电集团突破。
而在这期间,所有一线品牌的消费级电子科技产品,用的都是14nm级的芯片。
也就是说,梁伯嵩博士,靠着自己一己之力,硬生生把微光国际这个原本在国内名不见经传的小厂,一举抬到了不属于他的高度。
因为摩尔定律的存在,芯片的性能往往每经过两年或三年,性能就会提升一倍,同时价格下降一倍,所以从时间跨度上来看,比国际顶尖芯片制造商迟了一年多搞出14nm芯片似乎没什么了不起的。
但也正因为科技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别说早三年提前搞定了14nm级的芯片制程了,就是提前一年,乃至半年搞出这个级